秋嬷嬷留下几本册子,便领着宫娥扬长而去。
练剑暂且放一边,叶千歌望着几本厚厚的册子,神情略微出神。
他呼出一口气,拿起册子认真阅读起来。
此事,由不得他不重视。
太后数次提及,还记录在册,足可见此次筵席的重要性。
筵席的规定颇多,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不是寻常的宴请可以比拟的。
此次筵席有其独特性。
毕竟是新皇初立,需要准备和筹措的事情则更多了。
他要彰显的,不仅仅是大徐皇室对各位大臣的重视。
“既然是第一次,总不能给女皇大人丢脸吧。”
他放下册子,嘴角微微一勾,“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两个时辰,叶千歌把所有册子看完,心里已有打算和粗浅的计划。
册子记录了大徐历年筵席的规模与宴请名单。
名单每年都有所变动。
有新贵,自然也有旧族,有人崛起,自然有人没落。
对于宴请之人,叶千歌两眼一抹黑。
但他可以请外援。
在册子之中,可是清楚记录了两年前,参与筵席之人的名单,可是由女皇大人亲自拟定的。
他嘿然一笑,便起身悠哉悠哉的往正殿而去。
甫一踏入正殿,叶千歌便见徐亦婵正在低头批阅奏折。
他嘴角微微扯了一下。
又是奏折!
叶千歌摇摇头,很是无语。
虽由此可见,她勤于政治,励精图治,是个极为负责的君主。
但同时,也反应出她处理朝政的生涩与稚嫩。
他知晓,徐亦婵经常批阅奏折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不待休憩片刻,便又忙着早朝。
若非她内力雄厚,体质极佳,精力旺盛,恐怕早就积劳成疾了。
叶千歌蹑手蹑脚,轻声走过去,步至徐亦婵身旁,伸着脖子,目光移至徐亦婵手中的奏折之上。
“……潭州大雨滂沱,经月不歇,致使湘水泛滥,隐有溃堤之势,若汛情糜烂,恐发大灾,臣着人驱散十万黎民,望圣上开仓赈灾,且修葺湘水,保潭州平安……”
徐亦婵蹙着眉头,面色极不好看。
不久前,江南水灾,朝廷已经拨款,致使国库彻底空虚,而今不足两个月,潭州水灾,下臣又催促赈灾!
她登基不足半年,便已遭遇多次大灾,着实令她心力交瘁,心情坏到了极点。
“哎!”
她禁不住叹息一声,缓缓放下奏折。
眸光略微暗淡。
沉吟须臾,徐亦婵执笔点墨,开始着手批注。
“陛下有何良策?”
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徐亦婵动作一顿,心底微微一惊。
一人立于身后,她居然毫无察觉!
“你何时来的?”
叶千歌指了指桌上的奏折,又扬了扬手中的册子,“本欲求助陛下,见你忙着,就不忍打搅你,不小心看了几眼。”
徐亦婵瞪了他一眼,“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叶千歌耸耸肩,讪讪笑道,“只是好奇而已。”
奏折可不是谁都可以看的,更何况叶千歌是帝夫,则特尤为甚。
“你寻朕何事?”
徐亦婵放下毛笔,瞥着叶千歌手上的册子,不由问道。
“数日后,宫中将举办筵席,宴请宗亲与大臣将军的家眷,太后将此事交给了我,我初出茅庐,哪知如何着手,这不想着请陛下指点一二。”
“此宴可有取名?”
徐亦婵微微颔首,好整以暇的看了看叶千歌,脆声问道。
叶千歌摇头,眼睛顿时一亮,“若不陛下赐名如何?”
徐亦婵白了白他,“此宴,哪有天子赐名之理。”
叶千歌咂摸嘴唇,神色一振,“既然我为主人,陛下为天子,为新皇,不如从你我名中择一字,歌婵如何?”
“为何是歌婵,而不是婵歌?”
徐亦婵闻后,略微不满,对二字的排位耿耿于怀道。
“那便依陛下所言,就叫婵歌宴!”
叶千歌一锤定音,很是干净利落。
徐亦婵表情一滞,冷冷道,“你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的?陛下此言是何意思?”
叶千歌皱着眉头,一脸茫然,心中却暗暗笑了一声。
筵席的名字不甚重要,但却可见天子对其重视程度。
不日,待消息公布,朝堂之上,免不了有人提及此事。
他可不信,朝堂百官会视若无睹,不发一言。
毕竟,让一男子举办筵席,多少会落人口实,觉得不妥。
如今,多了这么一个噱头,便可震慑宵小。
但想必少不了一番议论。
叶千歌知晓那些吃饱了没事做的谏议大臣。
平日里,不盯着贪官污吏,民生休戚,反而将目光放在皇室宗亲和宫中礼数之上。
叶千歌虽不能议政,但可听说,那些谏议大臣没少弹劾他。
说他出宫频繁,不遵礼数,不守孝悌,坐立行走,毫无帝夫之风,还道他出入坊市奴市,全然不顾皇家的威仪与身份……
叽叽歪歪,乱七八糟一大堆。
叶千歌听后,杀人的心都有了。
但好在都被徐亦婵压下,他便没有深究了。
此事一了。
叶千歌问道,“陛下对于这邀请之人可有何建议?”
“你来便是为了此事?”
叶千歌点头。
“这朝堂之上,虽是波诡云谲,明争暗斗,暗地角力,但明里一派平和,这宴请之人无需顾忌,你为帝夫,大可不必理睬朝堂纷争,只需彰显你帝夫风范即可!”
“不用为你笼络人心?”
叶千歌问的很直白,这是筵席的目的,怎么一下子就变了。
徐亦婵摇头,“笼络人心可不是一次宴请就能够做到的。”
“这朝堂之上,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但凡归心者,俱是因为有利可图,或是生死相依,否则,他们才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叶千歌一顿,笑了笑,“还是陛下看的通透,倒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正如徐亦婵所说,笼络人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大臣能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绝对都是一些城府极深之人。
这些人比常人还要看重利益,意志也更为坚定,认定的事情不可能轻易更改,除非,涉及生死与富贵……
“除此,可另有其事?”
练剑暂且放一边,叶千歌望着几本厚厚的册子,神情略微出神。
他呼出一口气,拿起册子认真阅读起来。
此事,由不得他不重视。
太后数次提及,还记录在册,足可见此次筵席的重要性。
筵席的规定颇多,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不是寻常的宴请可以比拟的。
此次筵席有其独特性。
毕竟是新皇初立,需要准备和筹措的事情则更多了。
他要彰显的,不仅仅是大徐皇室对各位大臣的重视。
“既然是第一次,总不能给女皇大人丢脸吧。”
他放下册子,嘴角微微一勾,“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两个时辰,叶千歌把所有册子看完,心里已有打算和粗浅的计划。
册子记录了大徐历年筵席的规模与宴请名单。
名单每年都有所变动。
有新贵,自然也有旧族,有人崛起,自然有人没落。
对于宴请之人,叶千歌两眼一抹黑。
但他可以请外援。
在册子之中,可是清楚记录了两年前,参与筵席之人的名单,可是由女皇大人亲自拟定的。
他嘿然一笑,便起身悠哉悠哉的往正殿而去。
甫一踏入正殿,叶千歌便见徐亦婵正在低头批阅奏折。
他嘴角微微扯了一下。
又是奏折!
叶千歌摇摇头,很是无语。
虽由此可见,她勤于政治,励精图治,是个极为负责的君主。
但同时,也反应出她处理朝政的生涩与稚嫩。
他知晓,徐亦婵经常批阅奏折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不待休憩片刻,便又忙着早朝。
若非她内力雄厚,体质极佳,精力旺盛,恐怕早就积劳成疾了。
叶千歌蹑手蹑脚,轻声走过去,步至徐亦婵身旁,伸着脖子,目光移至徐亦婵手中的奏折之上。
“……潭州大雨滂沱,经月不歇,致使湘水泛滥,隐有溃堤之势,若汛情糜烂,恐发大灾,臣着人驱散十万黎民,望圣上开仓赈灾,且修葺湘水,保潭州平安……”
徐亦婵蹙着眉头,面色极不好看。
不久前,江南水灾,朝廷已经拨款,致使国库彻底空虚,而今不足两个月,潭州水灾,下臣又催促赈灾!
她登基不足半年,便已遭遇多次大灾,着实令她心力交瘁,心情坏到了极点。
“哎!”
她禁不住叹息一声,缓缓放下奏折。
眸光略微暗淡。
沉吟须臾,徐亦婵执笔点墨,开始着手批注。
“陛下有何良策?”
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徐亦婵动作一顿,心底微微一惊。
一人立于身后,她居然毫无察觉!
“你何时来的?”
叶千歌指了指桌上的奏折,又扬了扬手中的册子,“本欲求助陛下,见你忙着,就不忍打搅你,不小心看了几眼。”
徐亦婵瞪了他一眼,“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叶千歌耸耸肩,讪讪笑道,“只是好奇而已。”
奏折可不是谁都可以看的,更何况叶千歌是帝夫,则特尤为甚。
“你寻朕何事?”
徐亦婵放下毛笔,瞥着叶千歌手上的册子,不由问道。
“数日后,宫中将举办筵席,宴请宗亲与大臣将军的家眷,太后将此事交给了我,我初出茅庐,哪知如何着手,这不想着请陛下指点一二。”
“此宴可有取名?”
徐亦婵微微颔首,好整以暇的看了看叶千歌,脆声问道。
叶千歌摇头,眼睛顿时一亮,“若不陛下赐名如何?”
徐亦婵白了白他,“此宴,哪有天子赐名之理。”
叶千歌咂摸嘴唇,神色一振,“既然我为主人,陛下为天子,为新皇,不如从你我名中择一字,歌婵如何?”
“为何是歌婵,而不是婵歌?”
徐亦婵闻后,略微不满,对二字的排位耿耿于怀道。
“那便依陛下所言,就叫婵歌宴!”
叶千歌一锤定音,很是干净利落。
徐亦婵表情一滞,冷冷道,“你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的?陛下此言是何意思?”
叶千歌皱着眉头,一脸茫然,心中却暗暗笑了一声。
筵席的名字不甚重要,但却可见天子对其重视程度。
不日,待消息公布,朝堂之上,免不了有人提及此事。
他可不信,朝堂百官会视若无睹,不发一言。
毕竟,让一男子举办筵席,多少会落人口实,觉得不妥。
如今,多了这么一个噱头,便可震慑宵小。
但想必少不了一番议论。
叶千歌知晓那些吃饱了没事做的谏议大臣。
平日里,不盯着贪官污吏,民生休戚,反而将目光放在皇室宗亲和宫中礼数之上。
叶千歌虽不能议政,但可听说,那些谏议大臣没少弹劾他。
说他出宫频繁,不遵礼数,不守孝悌,坐立行走,毫无帝夫之风,还道他出入坊市奴市,全然不顾皇家的威仪与身份……
叽叽歪歪,乱七八糟一大堆。
叶千歌听后,杀人的心都有了。
但好在都被徐亦婵压下,他便没有深究了。
此事一了。
叶千歌问道,“陛下对于这邀请之人可有何建议?”
“你来便是为了此事?”
叶千歌点头。
“这朝堂之上,虽是波诡云谲,明争暗斗,暗地角力,但明里一派平和,这宴请之人无需顾忌,你为帝夫,大可不必理睬朝堂纷争,只需彰显你帝夫风范即可!”
“不用为你笼络人心?”
叶千歌问的很直白,这是筵席的目的,怎么一下子就变了。
徐亦婵摇头,“笼络人心可不是一次宴请就能够做到的。”
“这朝堂之上,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但凡归心者,俱是因为有利可图,或是生死相依,否则,他们才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叶千歌一顿,笑了笑,“还是陛下看的通透,倒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正如徐亦婵所说,笼络人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大臣能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绝对都是一些城府极深之人。
这些人比常人还要看重利益,意志也更为坚定,认定的事情不可能轻易更改,除非,涉及生死与富贵……
“除此,可另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