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良一事得到太皇太后的允许,刘彻兴冲冲准备下诏。

    宣室殿里,丞相卫绾提议:“这次推举贤良方正之士,最好排除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的人物。”

    “老师为何这样说?”刘彻不解的询问道。

    “如今天下太平,法家为帝王之学,臣民大可不必修习。”卫绾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沉声说道:“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皆为祸乱国政之辈。这两类人于国家无益。”

    “有道理。”刘彻一点就透,颔首道:“就按你说的办吧。”

    “诺!”卫绾躬身答应。

    公元前141年十月,刘彻正式下诏,命令公卿大臣推举贤能、正直、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士。

    求贤诏一出,朝野瞩目。有人持观望态度,也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朝臣中,王臧、赵绾尤其热心,在刘彻做皇太子时,他俩就是太子的属官,可谓是刘彻的嫡系人马。王臧担任过太子少傅,若论重要程度,仅次于时任太子太傅的卫绾。

    王臧、赵绾同为鲁地大儒申培公的学生,信奉儒术。刘彻即位,他俩认为时机成熟了,多次在年轻的皇帝面前鼓吹“明正朔、易服色、加制礼仪”。

    朝廷轰轰烈烈的察举贤良,最终来了一百多人参加考试。会稽郡人严助脱颖而出,被刘彻取为第一名,任命为中大夫。

    。

    长信殿中,太皇太后始终关注着朝堂动向。

    “察举贤良,为何排除法家与纵横家?这可不是小事,皇帝并未告诉过我。皇帝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婆子!”太皇太后满脸不悦。

    “陛下或许一时忘记了吧。”柏至候许昌接过话头道。

    “哼!”太皇太后冷哼一声,徐徐说道:“皇帝越来越信用那些儒生了。”

    “听说是丞相的主意。”许昌紧盯着太皇太后,供出卫绾。

    “先帝在时,常常称赞卫绾忠厚老成,怎么如今撺掇皇帝瞎胡闹!”太皇太后微皱眉头,话中隐含着一丝怒气,说着又高声问道:“皇帝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没听说有出色人物。”许昌恭恭敬敬答道:“第一名是会稽人严助,陛下让他做了中大夫。”

    “费尽心思,选来的都是鸡鸣狗盗之徒。”太皇太后摇了摇头,脸上尽是嘲讽之色。

    “太皇太后英明。”许昌拱了拱手,附和道。

    “这样吧,你们去好好查一查卫绾,查到什么,来告诉老身。”末了,太皇太后沉声吩咐道。

    ……

    朝堂上,一波人事调整来袭。

    丞相卫绾,在先帝病重之时,未及时审理京城狱中的罪犯,失职渎职。在太皇太后的干预下,卫绾被免去丞相职务,以建陵候身份退休。

    “宦海风波,终究不能躲过。”卫绾摇头苦笑,带着家人收拾行装,离开长安。

    。

    承明殿,昔日的太子学舍,刘彻徘徊流连,愤懑伤怀。

    时值初冬季节,草木凋零,触目皆是凄凉。刘彻深深叹息,在这里度过九年无忧无虑的储君岁月,而今屋宇依旧,人事已非。

    即位以后,自己想干出一番事业,却处处受到掣肘。如今,连卫绾老师也被迫辞职。“大汉天下就交给你了。”父皇的嘱托不停的回响在耳畔。

    我能担得起来么?刘彻第一次产生怀疑。

章节目录

汉兴六十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夜溶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溶月并收藏汉兴六十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