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麦边五十多岁,苏格兰人,棕发碧眼,宽脸庞高个子,跟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白人男性一样,上嘴唇上留着一撇浓密的胡须。

    他最早是在香港为一家英国银行打工,后来在扬子江边的上海看到了发财致富的机会,于是在1870年来到了上海,开设了独资的麦边洋行。麦边洋行是经营航运及烟草起家的,所以在房地产主营业务之外,洋行仍保留着规模庞大的船队和码头,直到前几天打包卖给日本人为止。

    不过跟大多数在上海创业的苏格兰人不同,他并没有把麦边洋行开设在公共租界,而是开在了法租界的西外滩1号,也就是洋泾浜南岸的第一幢房子。这固然是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对西方人来说当时的法租界远较公共租界来得偏僻,夹在公共租界与南市的传统华界之中,各方的设施和环境肯定要比公共租界来的差,地价自然要便宜得多。但是从中也能看出他眼光的独到之处,因为当时的虹口也同样能够提供廉价的地皮,甚至比法租界还要来得便宜——事实上麦边洋行的第一个码头叫汇山码头,也就是后来的公平路码头,就位于虹口,而不是在法租界,理由很清楚,虹口离黄浦江的出口更近,地价也更便宜。

    他的这一行为当然赢得了法租界的欢迎,加之在以后中法开战期间,他作为英国公民奔走于清廷和法租界之间沟通、调停,使得法租界安然度过了这一非常时期,由此赢得了法国人的尊敬。因而,从1889年起,他连续八届被推选为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以法国人特立独行的一贯性格,这在法租界公董局历史上也是唯二的——另一个则是英籍犹太人哈同,他从1892年起担任过十届董事。说起来,除了一个是苏格兰裔,一个是犹太裔之外,他们二者无论从年龄、经历、事业上来说,都出奇的相似,可谓是一时瑜亮。甚至他们对老婆和房子的选择也差不多,哈同娶了个中法混血女人,而麦边的老婆则是中俄混血,他们都住在静安寺路。

    然而在法租界混得风生水起的代价,是他在公共租界的权力缺失,虽然他是地产委员会的主席,但是他却始终无法加入工部局董事会。而在他看来侥幸加入工部局董事会的哈同混得也并不好,一心想要推进的洋泾浜填埋工程被董事会否决了不说,就是一些小的提案也很难通过。董事会甚至还连续两次通过了强行收购属于哈同名下土地的提案。虽然他和哈同之间因为业务相近、权力范围重叠的缘故,彼此并不对付,但是也难免让他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同苏格兰族群的疏离大概要算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这是随着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后的切身感受,毕竟这个城市的钱袋子是掌握在苏格兰人手里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连贷个十几万两银子都需要公事公办。

    跟他截然相反的就是眼前这个如彗星般崛起年轻人,他第一次听说对方的名字还是在一项他完全不感兴趣的运动中,然后是为了法租界一块几万两银子的地皮找他疏通关系,第三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竟然已经是想要收购自己手中价值几十万两的土地了。可以说是几个月内完成了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能达到的财富积累。凭什么呢?在他看来无非就是苏格兰族群的帮衬罢了。至于为什么安德森、泼兰的斯、凯斯维克这帮人会如此全力以赴的支持这个年轻人,就完全不是他所能理解的了。

    麦边转动着手中的酒杯,细细打量着高易,完全看不出来眼前这个年轻到让人嫉妒的小家伙有什么值得欣赏的,除了长了一张娘们喜欢的脸蛋之外可谓是一无是处。

    “八万两银子一亩,不二价!”麦边说完把杯中的威士忌一饮而尽,重重扣在吧台上。

    当时他选择法租界虽然有押冷门、烧冷灶的投机意图在里面,但说到底还是资金匮乏的无奈之举,所以一旦有机会,他还是愿意回到公共租界来的。这个机会在1899年降临了,谁能想到如日中天的霍格兄弟竟然这么早就想着要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了呢?在他看来,两兄弟至少还能再奋斗个二十年。当时简直就是他们这群地产大鳄们的盛宴,而他也抢到了属于自己的丰硕一份。其中最有价值的就要属与他的洋行一水之隔的洋泾浜对岸这块地了,他心目中这里将是未来的麦边洋行总部所在,这一水之间,可以说他已经为此等待了二十年。

    然而现在到了他做另一次选择的时候了,如果他把这块未来总部的地卖掉,可以立即回笼二十万两的资金,其中刨去当初的六万两购地成本,净赚十四万两,五年内本钱翻三翻,怎么说都不能算是笔亏本生意;而如果他不卖这块地,那么他可以贷到八万两左右的贷款,但是离他目前所需要资金仍差了十万两,由于他的其他财产能抵押的都已经抵押掉了,因此为了这十万两他必须要抛售三十万,甚至五十万的其他土地,不但损失了下金蛋的母鸡,而且会打破他的收支平衡。减少的这部分收入,很可能会造成他未来资金匮乏,故而不得不再次出售土地,以填补亏空。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他的资金链彻底断裂,他所建成的地产王国也就因此而崩溃了。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麦边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他这次筹集资金是为了一项新的事业——橡胶种植,就像他年轻时看好上海的发展,于是义无反顾的投向这里一样,他相信这项新的事业能为他插上双翼,让他真正的腾飞。失去了上海滩的新总部固然可惜,但是他没准能把新的总部给搬到伦敦去!

    麦边如此爽快的卖地,反倒是让高易犹豫了,如果不是知道这块地皮在后世里将是有名的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的话,他一定会以为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呢。

    “租户的情况能告诉我一下吗?是否有长期租户?”

    高易记得亚细亚大楼依稀记得外滩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在民国时期重建的,这幢亚细亚大楼应该也是在同一时期建的。从麦边拥有这块地皮到最终建起大楼,中间隔了至少十五年,其中的缘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什么难缠的租户存在。

    “这块地产上一共有两栋建筑,靠河的一栋是公寓楼,住的都是一些短期租客;另一栋里面的租户,大多是签了一到两年租约的,十年以上长期租户倒是不多,但是有几个是五年以上的。”说着,他看了高易一眼,道:“你是在担心无法让租客搬走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要多付五千两,我可以负责让所有租户迁出。”

    果然是商场老将,一眼就看穿了高易的意图。高易刚才的问题其实是模棱两可的,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既可以是希望有长期租户,也可以是不希望有长期租户。不过能用五千两买个清净的话,在高易看来还是划算的,他可不想碰到几个钉子户扎在自己的产业里面。

    “一共是两亩半?”

    “事实上要比两亩半多一点,但就算两亩半好了,总共是二十万两。”

    麦边之所以开出二十万两这个价钱,是因为他知道这应该是高易的底线了。昨天麦边接到高易托德·格雷打去的电话,便知道自己急需资金的事被泄露了,至于消息是谁泄露出去的,不用问肯定是汇丰的人。于是他打电话给米德尔顿,稍微旁敲侧击了一下就搞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并且顺便把高易的资金情况也查了个底掉,知道对方刚刚到手二十五万,因此他才开了个二十万,再高怕对方就要打退堂鼓了。

    高易确实觉得二十万两这个价钱是开得高了点,但他是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所以觉得也不是不能承受。他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买这块地并非是出于现实需要,而是受到外滩1号这个名头影响,让他心血来潮,突然产生了购买欲望。说白了这就跟剁手党趁打折拍了一堆没用的废物回来,并无什么区别。

    “成交!”高易耸了耸肩,做出了决定。这二十五万如果不是拿来买地的话,估计也是买车、买船,或者用于建造大宅子之类的。相比之下,无疑还是外滩1号更值得投资些。

    ******

    二十万两银子外加五千两的租客迁移费用,就这样出去了?

    从外滩33号的大英领事馆出来,高易还有些懵懵懂懂的。不过手上的道契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刚刚到手的二十五万两银子,还没捂热呢,其中的二十万两就给花了出去,这败家的速度不说上海滩了就算是放到整个英国大概都能排得上号。

    “走吧,去你的新地产看看!”说话的是格里生,他是过来充当这场交易的见证人的。

    除了格里生之外,高易身后还跟着凯斯维克、兰代尔、约翰·里达、德·格雷、安德森、霍利德,以及新朋友伯基尔、麦格雷戈,当证人自然用不了这么多人,但有道是看热闹不怕人多,今天正好是星期天,这帮闲得蛋疼的家伙都是跟着来看热闹的。

    “不是应该先去吃午饭吗?”

    高易看了下表,刚到饭点,这场交易从过他和麦边见面到过户完成,总共才用了两个钟头,可谓是神速,就是去菜场买个菜,有时都不止这么点时间。

    “好吧,那就先吃饭再去看你那块地皮。”

    饭是在礼查饭店吃的,礼查饭店就在外白渡桥对过,几步路就到,比回上海总会去吃还要来得方便。

    高易礼貌的邀请麦边一起去吃,但却被他婉拒了。于是中午这顿饭也就成了新老朋友们的一次聚会小酌,餐后又去饭店的大厅喝下午“酒”,一直喝到下午五点才出来。

    高易开车载着格里生和伯基尔——这两个家伙都有买车的意愿,想体验一下汽车的感觉——其他人仍旧乘马车,等马车赶到,高易他们早就把两栋建筑物都逛了个遍,已经开始指手画脚的聊起改建方案来了。

    两栋建筑物,一栋是四层纯住宅的公寓楼,只有十米宽,长倒有四十米,像堵墙一样沿着洋泾浜展开;另一栋是两层的商务楼,朝着黄浦江方向面阔二十五米,深二十米,竟然没有把整块地皮造满。整块地皮沿江方向宽四十三米,深四十米,这栋商务楼只用了一半的深度,而且比隔壁的上海总会向内缩了十米,显得又矮又小,外侧还有树木遮挡,所以高易经常路过这里却对这座建筑毫无印象。

    “应该把这两座楼都拆了,整块地皮建成一幢楼,这样一来比隔壁的上海总会都要气派许多。”格里生说道。

    格里生的建议倒是跟后世的亚细亚大楼差不多,可惜高易囊中羞涩,这样一座大厦造下来成本起码在五十万两以上,即使他把一家一当都给抵押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他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把这栋商务楼的在不动结构的前提下做一些改动,至于公寓楼就只能让它去了。

    “你准备用这两座建筑做些什么,在我看来它们除了租给现在的客人之外,找不到更好的租客了。”凯斯维克在参观了两栋楼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高易除了买地之外还同麦边签了一份清理租客的合约,但是凯斯维克却觉得,就凭这两幢建筑是找不到更好的租客的,还不如就这么维持下去。

    “那栋公寓楼,我还没想好,有可能会开一家旅馆,反正这里面现在住的都是些短期租客,跟旅客也差不多。而上海现在的旅馆不是太高级,就是太低级,缺乏中间档次的,不需要太奢华,但是服务要上档次。至于客源,我想搞成华洋混住的旅馆,应该会有充足客源的。”

    “那座两层楼,我不打算出租它,而是准备自己用,我会在这里开一家俱乐部,一家汽车俱乐部。”

    “汽车俱乐部?”所有人听了都很吃惊。

    “是的,你们不觉得上海已经落伍了吗?据我所知,欧洲现在已经遍地都是各种赛车运动,人类的时速在去年已经超过了100公里,而我们这座城市的最高速度仍旧停留在15英里,当然这个数据要刨除我所开的那辆车。”

    “参加了你的俱乐部有什么好处呢?”格里生问道。

    “好处?可以获知最新的汽车相关的资讯,了解最新的车型。事实上我准备每个牌子,每个型号的车都买上一辆,然后放在俱乐部里让会员们试开,这样在买车的时候,至少知道自己喜欢哪种款式,钟意哪个牌子。俱乐部还可以免费代会员订车,要知道,订车是件很麻烦的事,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生产商的地址。还有一个好处是,如果有很多会员购买同一品牌的话,还方便讲价、打折。”说到这里,高易顿了顿,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说道:

    “当然,如果会员数量足够多,我们甚至能够让厂商按照我们的意图来生产车子。我现在开的这辆梅赛德斯事实上就是戴姆勒的客户耶利内克先生定制的,本来戴姆勒准备生产的是六马力的车,时速不过20英里,但是耶利内克先生一口气订了五十辆,不过他有个要求,那就是戴姆勒必须重新设计大马力的引擎,于是这才有了我这辆35匹马力的车,时速能达到50英里。”

    周围的听众纷纷点起头来,比起之前那些什么资讯、打折之类的大路货,明显这一点更加吸引他们。

    “俱乐部还提供免费的培训服务,从最初级的驾驶一辆汽车,到最终把车开上赛道,俱乐部都会提供培训。呃,至于培训的场地,暂时就设在我家,大家知道,我有在那里有一百多亩土地,勉强能够开设一个驾驶学校,而且周围也很空旷,有足够的地方可供驰聘。”

    高易这番话完全属于脑洞大开的即兴发挥,说实在的开汽车俱乐部什么的只不过是他脑袋里的一个念头而已,根本没有细想过。至于为什么会想到开这样一家俱乐部,无非就是“有钱任性”这四个字,他在士绅阶层的高档次运动,赛马、猎纸方面没什么优势,所以难免想要搞个新玩意出来让自己可以显摆一下,而从赛马到赛车则是一个很自然的联想。

    “会员费你准备定多少?”问话的还是格里生。

    会员费收多少?高易自己也不知道,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报个数字出来。

    “一万两银子。”高易耸了耸肩,说道。

    “算我一个!”这次说话的不是格里生了,而是伯基尔,这位赛马总会的董事会主席。

    “我也是!”好吧,是安德森,这位前足球明星。

    “我……”很难得,凯斯维克对这些东西一向都不是十分积极。

    “还有我……”正广和的麦格雷戈。

    “我也要一个名额!我想尝试一下汽车这种新玩意儿,如果比马车有用的话,万国商团应该考虑购买一批汽车来替代马车了。”万国商团总司令霍利德表态道。

    “……”

    “……”

    几乎所有人都报了名,只剩下格里生和德·格雷了。

    “我当然要报名了!”格里生道。

    德·格雷看了看周围,说道:“好吧,既然所有人都参加了,那么也算我一个吧!”

    ******

    晚饭的时候,所有汽车俱乐部成员的新成员又返回礼查饭店聚了顿餐,相对于安静的上海总会,礼查饭店无疑是个更好的置酒高会的场所。不过今天晚上他们并没有多喝,因为凯斯维克他们几个晚上有事,所以到了八点钟众人也就散了。

    高易晚上也有事情,为了让麦克布莱德小姐能够顺利留下来,还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布置。本来下午他就要去的,结果一直拖到了晚上。

    等到他回到家,已经差不多十点钟了。刚把车挺稳,马汉就迎上来说道:

    “先生,刚才这段时间里有很多电话打过来找你。”

    “找我?什么事?都有些谁?”

    “有中国营业公司的雷文先生,大通银行的舒马赫先生,中国肥皂的布尔特先生,海宁洋行的哈克森先生,德康洋行的布兰德先生,这几位都是跟您打过交道的,而更多的则是之前从未联络过的先生们,我已经把他们的名字全部记录了下来。他们找先生您似乎都是为了一件事,说是要加入一个什么汽车总会。”

    高易听得都有些懵了,这是什么状况?怎么突然有了种一夜成网红的赶脚?

    高易先是把电话打给了中国营业的雷文。中国营业英文名称叫arealtyco.,realty就是不动产、房地产的意思,虽然中国营业的主营业务是地产、房产、放款、抵押、测绘、营造,但实际上它干的事情跟高易的新天地一样,都是趁着租界扩张之前拿地囤地。中国营业的创立者是南洋公学的校监福开森,他是传教士、教育家、慎昌洋行的大股东、三大中文报纸《新闻报》的实际拥有者,还是一个大清的“三品顶戴”,跟盛宣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1899年公共租界扩张时,正是他以“三品顶戴”的头衔代表清政府与租界方签的约,所以中国营业要想不发财都难。

    雷文是中国营业的执行董事,高易跟他熟识正是为了调研中国营业的经营之道,好汲取其中的有益部分移植到新天地。

    “弗兰克,我要重申一下,俱乐部只提供,免费的试驾、免费的代理订购、免费的驾驶教学,这三项免费服务,当然,我们会帮助会员同厂商商谈价格,会帮助会员定制车辆,但具体谈判结果我们并不保证。这样你也要加入吗?会费是一万两银子,首先申明我是一文都不会减的。”

    “当然,威尔,我也重申一下,我确实是要加入!”

    “好吧,那么,欢迎加入!伙计。”

    有各式各样的会员制度,加入会员后,有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的,有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也有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

    高易的俱乐部实际上就属于第三种,这一万两银子就是买个会员头衔而已,所谓的三项免费,基本上可以说成本为零。

    高易又打了几通电话,都是要求加入汽车俱乐部的。高易挂上听筒,数了数马汉给他的名单,没打的还有二十九个,算上凯斯维克他们,连高易自己总共四十七个。也就是,如果这些人最终全部付款的话,高易将到手四十六万两银子。

    今天花出去了二十万五千,结果回来了四十六万!

    钱还真是个王八蛋,用光才会来啊!

章节目录

硬科技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王在法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在法上并收藏硬科技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