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工程师的报告送上去之后,顾苏就将这件事抛在脑后。可是没想到,他没有找事情,但事情自己找上门来。国内发现不能让顾苏闲着,一旦他闲着,就会搞事情,只有让他忙起来,才能够让突发状况降到最低。主动的给顾苏找事情做,那是掌握这些事情的主动权,省的顾苏突发奇想搞出来的事情国内一点准备都没有,太被动。
上一回,顾苏扔了一个国内专利方面的报告给上面,但是一去不复还,一直杳无音信。这一次找上来的事情还是顾苏的锅。顾苏让红警基地如实汇报之后,中央算是清楚的知道这次运行事故的真正原因所在。
所以为了解决国内亚临界机组的技术吸收问题,还有给顾苏找点事情做的念头,国内将这个事情交给了顾苏,由红警基地主导这一次的亚临界机组的技术吸收工作。
顾苏接到这个工作也是有点懵的。这个工作直接派几个红警工程师参与就完全可以的好吧,整个交给红警基地,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等顾苏看过任务书之后,顾苏才明白,感情这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在任务书上要求,红警基地必须带领原有的研究工作组,进入参加,必须手把手的教会他们。而且必须在完成之后,不依靠红警基地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机组的制造工作。国家给出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是,教会这些国内专家之后,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技术,将机组造出来才是合格的。
好大一个坑,这是顾苏的感觉。如果只是消化吸收美国人的技术,红警基地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够完成从资料到实物的全流程。而要是像这样将让国内靠自己造出来,几乎一年都不行。
人多眼杂,红警基地里这些技术专家和企业的领导是不能够进入的。要想教会他们,必须到实际生产厂家去。
国内将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美国燃烧工程公司运来的300mw、600mw亚临界压力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和电站锅炉的技术文件全部移交给了红警基地。顾苏为了更快的解决问题,转到了科技中心。也算是科技中心的第一次任务,自从科技中心建立之后,一直在空闲状态,顾苏为了不浪费,只下达了研究基础性学科的任务,整个科技中心大部分都在闲置状态。
有了红警科学家的参与,不过三五天,整个机组就已经生产出来了。这些算是道具,红警工程师们准备以实物为基准,来为国内的技术人员讲解整套技术里的设计思想与制造标准。
红警基地的官兵将整套设备,拉到了冰城汽轮机厂。由于直9飞机的缘故,顾苏对于冰城还算是比较熟悉有一份香火之情在。至于魔都的那个厂,顾苏没有打过交道,就没有去,而且距离有些远。
但是两家地方顾苏都派红警工程师过去考察了,反馈回来的消息是,两家在基础硬件上相差不大,魔都要比冰城的要稍好一些,但是在技术人员的数量,还有周边的配套的重工业,魔都就无法与老工业基地的冰城相比,只要有需要冰城可以拉过来好几倍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参与这个项目。
作为这次项目的主导人,顾苏在项目的揭幕仪式上出现在了冰城汽轮机厂。从这算是顾苏第二次离开京城。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这一趟的冰城之行,让他对这个时代国内制造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前在京城,虽然顾苏知道国内制造业很落后,但是在京城还是算好的了。与燕京市政府合作的摩托公司用的是国内最好的设备,虽然顾苏看着落后,但是还是过的去眼。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部件像发动机这样的部件,其他的大部分部件都是可以制造的。
而顾苏收购的那个造风扇的企业,以前是一个集体企业,顾苏收购之后,所有的设备都是从红警基地订购的,老设备早卖了。这一回看到冰城汽轮机这个大型国企,才知道国内到底落后到什么样子。
为了表示隆重,整个厂区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连卫生死角也看不到多少灰尘,显然是全厂动员搞过大扫除。国内这种来了贵客,打扫卫生的习惯,顾苏已经司空见惯了,连他自己都干过。
企业领导、职工,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个个都拿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大红花系在进厂的车辆上,员工们排队欢迎,看的顾苏眼皮直跳,都有些不好意思,这种待遇顾苏真心有些接受不了。
而真正的走进厂房,看到这些生产厂家的实际加工能力,很让顾苏担心。哪怕是他并不怎么懂机械加工这个行业,但是光看铭牌就大概知道这些东西是太过于落后了。更何况他身边还有红警工程师在陪着,有什么不懂的一问便知。
这里的大部分加工设备都还采用的是人工操作,数控加工设备顾苏一路走来就没有发现。而且现有的设备更是各种各样的都有,不仅有国内自己各个年代生产的,甚至看到当初苏联援华时期的设备,这个年龄可是够老的。这些老旧设备依然在工厂里承担着加工制造职能。
当顾苏询问,这些加工设备能不能完成这次完全复制亚临界机组的任务的时候,红警工程师给了否定的答案。
而企业并不以为然,他们当请出了企业里的老工人,徒手加工出来其中一个精密部件。把顾苏看的目瞪口呆,又心酸无比。
在国外已经用各种数控机床加工又快又好的加工出精密零件的时候国内的工人还在靠人工,用手一点一点的造出精密零件。这中间的制造业差距何止以道里记。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能够完成全部的技术消化,依然不能够量产,各种制造的效率会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且有可能出现,和平典范里两架飞机的零件竟然不通用的情况。
顾苏知道现在要提升国内的工业水平,各种先进技术是不够的,先从最基础的做起。
上一回,顾苏扔了一个国内专利方面的报告给上面,但是一去不复还,一直杳无音信。这一次找上来的事情还是顾苏的锅。顾苏让红警基地如实汇报之后,中央算是清楚的知道这次运行事故的真正原因所在。
所以为了解决国内亚临界机组的技术吸收问题,还有给顾苏找点事情做的念头,国内将这个事情交给了顾苏,由红警基地主导这一次的亚临界机组的技术吸收工作。
顾苏接到这个工作也是有点懵的。这个工作直接派几个红警工程师参与就完全可以的好吧,整个交给红警基地,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等顾苏看过任务书之后,顾苏才明白,感情这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在任务书上要求,红警基地必须带领原有的研究工作组,进入参加,必须手把手的教会他们。而且必须在完成之后,不依靠红警基地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机组的制造工作。国家给出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是,教会这些国内专家之后,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技术,将机组造出来才是合格的。
好大一个坑,这是顾苏的感觉。如果只是消化吸收美国人的技术,红警基地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够完成从资料到实物的全流程。而要是像这样将让国内靠自己造出来,几乎一年都不行。
人多眼杂,红警基地里这些技术专家和企业的领导是不能够进入的。要想教会他们,必须到实际生产厂家去。
国内将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美国燃烧工程公司运来的300mw、600mw亚临界压力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和电站锅炉的技术文件全部移交给了红警基地。顾苏为了更快的解决问题,转到了科技中心。也算是科技中心的第一次任务,自从科技中心建立之后,一直在空闲状态,顾苏为了不浪费,只下达了研究基础性学科的任务,整个科技中心大部分都在闲置状态。
有了红警科学家的参与,不过三五天,整个机组就已经生产出来了。这些算是道具,红警工程师们准备以实物为基准,来为国内的技术人员讲解整套技术里的设计思想与制造标准。
红警基地的官兵将整套设备,拉到了冰城汽轮机厂。由于直9飞机的缘故,顾苏对于冰城还算是比较熟悉有一份香火之情在。至于魔都的那个厂,顾苏没有打过交道,就没有去,而且距离有些远。
但是两家地方顾苏都派红警工程师过去考察了,反馈回来的消息是,两家在基础硬件上相差不大,魔都要比冰城的要稍好一些,但是在技术人员的数量,还有周边的配套的重工业,魔都就无法与老工业基地的冰城相比,只要有需要冰城可以拉过来好几倍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参与这个项目。
作为这次项目的主导人,顾苏在项目的揭幕仪式上出现在了冰城汽轮机厂。从这算是顾苏第二次离开京城。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这一趟的冰城之行,让他对这个时代国内制造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前在京城,虽然顾苏知道国内制造业很落后,但是在京城还是算好的了。与燕京市政府合作的摩托公司用的是国内最好的设备,虽然顾苏看着落后,但是还是过的去眼。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部件像发动机这样的部件,其他的大部分部件都是可以制造的。
而顾苏收购的那个造风扇的企业,以前是一个集体企业,顾苏收购之后,所有的设备都是从红警基地订购的,老设备早卖了。这一回看到冰城汽轮机这个大型国企,才知道国内到底落后到什么样子。
为了表示隆重,整个厂区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连卫生死角也看不到多少灰尘,显然是全厂动员搞过大扫除。国内这种来了贵客,打扫卫生的习惯,顾苏已经司空见惯了,连他自己都干过。
企业领导、职工,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个个都拿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大红花系在进厂的车辆上,员工们排队欢迎,看的顾苏眼皮直跳,都有些不好意思,这种待遇顾苏真心有些接受不了。
而真正的走进厂房,看到这些生产厂家的实际加工能力,很让顾苏担心。哪怕是他并不怎么懂机械加工这个行业,但是光看铭牌就大概知道这些东西是太过于落后了。更何况他身边还有红警工程师在陪着,有什么不懂的一问便知。
这里的大部分加工设备都还采用的是人工操作,数控加工设备顾苏一路走来就没有发现。而且现有的设备更是各种各样的都有,不仅有国内自己各个年代生产的,甚至看到当初苏联援华时期的设备,这个年龄可是够老的。这些老旧设备依然在工厂里承担着加工制造职能。
当顾苏询问,这些加工设备能不能完成这次完全复制亚临界机组的任务的时候,红警工程师给了否定的答案。
而企业并不以为然,他们当请出了企业里的老工人,徒手加工出来其中一个精密部件。把顾苏看的目瞪口呆,又心酸无比。
在国外已经用各种数控机床加工又快又好的加工出精密零件的时候国内的工人还在靠人工,用手一点一点的造出精密零件。这中间的制造业差距何止以道里记。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能够完成全部的技术消化,依然不能够量产,各种制造的效率会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且有可能出现,和平典范里两架飞机的零件竟然不通用的情况。
顾苏知道现在要提升国内的工业水平,各种先进技术是不够的,先从最基础的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