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红楼 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肉书屋

    贾敏红楼 贾敏的红楼生活第24部分阅读

    么,学了些什么,……中午的时候,母子三人一起用过午饭。贾敏搂着两个孩子在寺中的静室一起午睡,醒来之后,两小吃着贾敏带来的素点心,偎依在她的身边玩闹。母子三人一起作耍。斗室之内,其乐融融。

    因为通明寺不留女眷过夜,所以红日西斜,寺中暮鼓敲响,贾敏才依依不舍的告辞而去。见贾敏一步三回头,迈不开步子离开的模样,跟来伺候的人虽然知道应该催促贾敏,让她赶紧上车,好加紧赶路。否则在天黑之前赶不回去,城门落锁,就要在外停留一夜,但是谁也不肯去做这个出头椽子。

    贾敏上了车之后,一行人再不敢耽搁,快马加鞭的往城中赶去。一路无话,回到府中,贾敏洗漱路上的风尘,无精打采的用过晚饭。伺候的人见贾敏恹恹的,都知道她是为了两位少爷心情低落,每次贾敏到山上探望之后就会这样,这事劝无可劝,不过做事的时候,都加着千般的小心。

    万宪家的从外面匆匆的向正房走来。经小丫头通报之后,临江迎了出来,把她带到内室。她进来的时候,贾敏正在和丁嬷嬷商谈着什么。万宪家的给贾敏见过礼,神色尴尬的道:“太太信我,把事情交给我做,可是我不中用,没有办好太太交付的差事,还请太太责罚。”

    贾敏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道:“有什么责罚的,这本来就不是你的正经差事。不过,这么些日子你总不会一点东西都没查到吧?你就先把你查到的那些先说给我听。”

    万宪家的在茶房当差。那个地方和厨房一样,在里面当差的人要和各个院子的丫头婆子们打交道,所以消息最为灵通,也是小道消息流传最广的地方之一。因此贾敏才把查探流言的消息交付给她,没想到她探查多日,竟然是这么个结果。是万宪家的无能还是敌人太狡猾?万宪家的是贾敏的陪嫁丫头,她有多少斤两,贾敏自然是知道的,她若是无能,贾敏也不会用她。

    万宪家的吞吞吐吐的道:“我只查到几个说清玉少爷和釉玉姑娘闲话的人,她们都道老爷和夫人慈悲,竟然肯把不是自家骨肉的孩子领回来抚养,虽说是为了报孩子父亲的救命之恩,未免也有些太过了。言语中还提到清玉少爷,作为一个没有林家血脉的男丁,入了林家族谱,将来分家产的时候是要分一份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她们说话的时候,身边都有人证,因此府里的流言并不是她们传的。至于那些纷纷扰扰的闲言碎语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怎么也查不出来了。虽有几个碎嘴的婆子顺嘴胡说,但是她们和各位姨奶奶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万宪家的并不笨,她知道贾敏让她查什么,可是查来查去,却发现和几位姨娘一点瓜葛都没有,这个结果不要说贾敏不信,就连万宪家自己都不相信,所以她就没有上报,继续查,可是不管她怎么查,就是和那几位没关系,贾敏这边又不能再拖了,无可奈何之下万宪家的只得向贾敏请罪,承认她没用来了。

    贾敏似笑非笑的斜了万宪家的一眼,道:“怎么,你也觉得他们说的对?”万宪家的被贾敏的一瞥看得心下发寒,赶忙道:“太太说的是哪的话,我们是哪个名牌上的人,敢置喙老爷和太太行事?不过大家说起来,都说老爷和太太行事仁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将来老爷和太太必有福报。……”

    万宪家的还想将那不要钱的好话说些,冷不丁的对上贾敏的眼睛,一个激灵,想起前面她说给贾敏下面的人说的话,就不敢胡诌下去了,讪讪的住了口,站在一边,再不敢言语。贾敏低头沉吟,万宪家的虽然没查出幕后指使,但是这件事有人捣鬼是确定的了,毋庸置疑。

    当初将清玉和釉玉带进府里来,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府里上下都把他们当成林海外室所生,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世。而知道真的几人,自然不会往外说。当然,若是有心去查,还是能查的出来的。只是平白无事谁查这个做什么?

    关于清玉和釉玉的闲话,贾敏虽然在他们进府之后,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并严厉的惩治了几个顶风作案的,但是她知道这是避免不了的。在这个娱乐极其贫乏的世界,就连他们生活相对比较精彩的特权阶层的聚会,也常常谈论些张家长李家短的蜚短流长。当年,贾敏的不孕不育,就曾经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一段话题中心。作为生活空间更为狭窄的奴仆,谈资除了身边的人自然还是身边人,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主家也少不得被挂在嘴边。彼此的分别不过是饶舌的程度,和听众的人选罢了。

    对于清玉和釉玉的议论,贾敏只是控制。控制着,让闲话在她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流传,避免传到清玉和釉玉的耳朵。她并没有严格制止,主要是因为她知道不管怎么严厉,都会有人私下里议论。只有不加关注,当大家觉得没意思起来,也就不闭口不言了。果然,在贾敏面上表现出不在意,私底下又采用霹雳手段,私底下的议论渐渐的湮没,随着话题的新鲜度的消失,无人再提了。只是让贾敏没想到的是,随着霁玉落水,这话又重新被提起,并且连带着抖落出了他们真正的身世。

    只是就算将清玉和釉玉的身份公布出来又如何?纵使因为两人不是林家人,下面服侍的人心有怠慢,可是清玉已经被贾敏送出去求学,釉玉是养在她身边的。她身边服侍的人就算不尽心,也不会懈怠到哪里去,出不了大褶子。何况总领釉玉身边一切事责的常嬷嬷是贾敏亲自挑的,在让她到釉玉跟前也是叮嘱再叮嘱,要小心伺候的。那么将他们的身世曝光图谋什么呢?

    贾敏有些头痛的皱着眉头,对于这种勾心斗角她还真是不擅长。母亲曾经教导过她,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没用。她也是按照这个这么做的,因此无论是求学还是就业都是一帆风顺。如今看来,也不是一点用都没用,至少能给人添堵,不是吗?

    轻叹了口气,贾敏把她的疑惑说了出来,换来丁嬷嬷和万宪家的惊讶的神色。对上她疑问的目光,丁嬷嬷苦笑着道:“太太,就算都是嫡子,嫡长子和嫡次子分得的家产都不一样。就算清玉少爷是林家子,就他的身份,若没有认回来,是没有继承权的。何况清玉少爷并不是林家的孩子。”

    “外室子没有继承权,庶子则可以分家产,这个我知道。……”贾敏点点头,表示明白。话说了一半,倏地睁大了眼睛,一下子明白丁嬷嬷为什么这么说了。想明白关键,贾敏忍不住失笑道:“大张旗鼓的作手脚,原来就是为了让我知道清玉不是老爷的孩子。她们是从哪点看出我不知道‘真相’的?以至于她们这么费劲巴力的来告诉我?难道我就像是个掉进钱眼里出不来的?”

    丁嬷嬷和万宪家皆闭口不言,心道,就是同胞手足,为了家产结仇,最终老死不相往来的比比皆是,何况清玉少爷不仅不是老爷的血脉,而且还是母亲是贱籍的外室子。当初,为了这救命之恩,老爷已经重重的谢过其家族,而后,林家又把清玉和釉玉两人从戏班里救出来,避免他们掉进火坑的命运。像他们这样出身的孩子,林家提供吃住,将其抚养成|人已经仁至义尽了。至于让人入了宗族,将来可以分到林家的一份财产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事说出去,没几个人会相信。

    知道了幕后主使的目的所在,这人也就浮出了水面。除了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商贾出身的田姨娘再没其他人。虽说查清玉和釉玉的身世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也不容易。章姨娘和白姨娘都不是扬州本地人,在府内她们还可以兴风作浪一下,但是,府外她们没有人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她们已经在府里多年,对于贾敏的个性也有所了解,和林海一样,都视金钱如无物,所以就算她们想做些什么,也不会在这上做文章。

    至于涵容和文姨娘,这两个虽然有家人在外,但是她们的家人并不得力。这种事情不是随口说说的,是需要确凿证据的,也不是他们在外面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的。需要的人脉和财力,两人并不具备。涵容虽然没有在贾敏身边贴身伺候,可是她毕竟在贾敏房里多年,对贾敏的脾气秉性也知道一点,而且也知道林海对贾敏的敬重,因此,如果是林海想把两个孩子认作林家人的话,关于他们的真实情况,他绝对不会隐瞒贾敏。所以贾敏早知道真相。文姨娘不清楚贾敏是不是知道真相,但是她看贾敏的行事,知道她是个知道取舍的聪明人。就算贾敏一开始被隐瞒,但是如今清玉和釉玉早已经被认下,就算有不满,嫡母想要打压庶子的手段多的是,贾敏绝对不会在已成既定的事实的情况下和林海闹,从而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所以两人根本不可能掺和。

    田家在义忠亲王倒台和随后的江南盐商整顿中落马,但是并没有像文家那样一败涂地,终究留下了几分元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田家几代经营扬州,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查这点事,还是能查的出来的。田姨娘和贾敏打的交道不多,进府的日子也不长,并不了解贾敏的为人。因此她以己度人,觉得贾敏不会愿意把本来全都属于霁玉的资财分出一部分,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和林家毫无血缘关系的清玉。觉得让清玉入林家门,绝对是视黄白之物为粪土的林海一个人的主意,因此在府中放出了关于清玉身世的风声,借此看贾敏的笑话。

    推断出田姨娘是背后推手之后,贾敏道:“万宪家的,你先把你查到的那些人处置了。妄议主子家的是非,按照规定每个赏四十板子,撵到庄子上去。回头你在查查,看看,除了惩处的这些人,还有哪些私底下和田姨娘有瓜葛的。”顺推推不下去,知道了人,就可以逆推了。

    田姨娘?万宪家的听贾敏这么一说,一愣,旋即领悟贾敏话中之意,忙答应着下去了。万宪家的退出去之后,贾敏忍不住扶额叹道:“这人怎么就不消停呢。花这么大力气,费这这么多事就为了这么点小事,多不值得。”

    丁嬷嬷端过一盅茶来给贾敏,笑道:“值得不值得可不是太太说了算的,人家觉得值得就行了。再说,除了查探清哥和媛姐的身世花些气力,其它的费不了多大的事,不过就是传几句话的事情。偏外面的事有人替她出头,她不过是张张嘴的事情,费什么事。这事闹出来,就算太太早知道,可是不是还有清哥儿和媛姐那里呢吗?若是他们就此和太太生分了,老爷和太太一片好心喂了狗,可是有的气生了。”

    本来贾敏请古嬷嬷和丁嬷嬷两位来府里做供奉,说好了一位在黛玉身边,一位跟着霁玉。只是她们来的时候,霁玉还未出生,所以丁嬷嬷就暂时呆在贾敏身边。后来贾敏整顿府务,更是把内院的惩戒之权交到了丁嬷嬷的手上。待到霁玉出生,因林海和贾敏夫妻两个偌大的年纪才有了这么一个儿子,在他被送走之前,都是养在贾敏跟前的,很多事情都是贾敏亲自动手,不假于人。因此丁嬷嬷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等霁玉被送走,丁嬷嬷看出来了,等要她服侍的这位少爷回来,就算不住到外院去了,身边也未必需要她伺候。想来想去,丁嬷嬷也不作其他的打算了,直接安心的留在贾敏身边。

    闻言,贾敏心中一凛,她倒是忽视了这一点,幸亏丁嬷嬷提醒,忙问道:“可是说呢,釉玉那边还好吧?有没有被这些乱七八糟的影响?”

    丁嬷嬷道:“太太放心。媛姐身边的常嬷嬷是个仔细的人,才不会让这些东西污了主子的耳朵。大姑娘更是个明白的,就算是听说了,也不会为了这个疏远太太。素日里我们看着媛姐比清哥儿还懂事。日常他们在一起,媛姐全都是劝清哥儿听话,上进之类的言语。让人觉得,两人中清哥儿倒不像是大的,反而媛姐是姐姐。”

    听了之后,贾敏微微点了点头。女孩一向比男孩早熟。两个孩子进府的时候四岁,已经是记事的年纪。现在安静而又富足的日子和旧年颠沛流离而又穷困的生活作对比,只要不是个笨的,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但是在享受这些的同时,他们必须学会知足和感恩。而这一点才是贾敏最担心的。

    贾敏心中再一次庆幸把清玉送走,让他远离了是非的漩涡。若是釉玉不懂事还无所谓,毕竟她是个女孩子,将来是要嫁出去的,就算再胡闹,也有限。可是清玉不同。有弘一法师的教导,这方面她不用太担心了。至于安全方面,贾敏更不担心,通明寺的特殊性和弘一法师的特殊身份,早早的把外面所能带来的伤害阻挡在外。府里的几位姨娘,除非手眼通天,否则,她们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到清玉和霁玉的身上的。除非是天灾,否则两小的安全无虞。

    安置好清玉和霁玉两个孩子,釉玉和黛玉的教育也提上了日程,特别是黛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妹妹固然惹人爱怜,但是作为在红尘俗世打滚的人,殊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贾敏自认是个大俗人,教不来高雅的那一套,况且对着那未知的未来,她希望若是届时命运重演,黛玉能够依靠自己坚强的活下去。所以贾敏就想,若是教不出彪悍的武则天,那么就要努力往女版的葛朗台靠近。至于是不是把原本高雅绝俗的林妹妹毁了,谁在意!

    作者有话要说:霉字罩顶,周日的时候和朋友吃饭,人家都没事,我坏肚子,需要去挂水,周三的时候好了,然后去吃烤肉,又中招了,再次贡献不少医药费。~呜呜~~~(≈gt;_

    [53]第五三章

    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贾敏对原主的诸多行事很不赞同,特别是在教养黛玉的问题上。但是贾敏就算想做什么,也得等黛玉长大一点再说。就算黛玉再怎么早慧,一个才一岁多点的小豆丁也不可能天才到能够理解成|人的复杂世界。

    《礼记》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意味着七岁是一道分水岭。七岁之后的孩童,告别快乐美好而又单纯自在的童年,开始迈入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会怎么管制下人,银钱收支,与人相处,简单的交际往来……为成年以后,怎么过日子做准备。当然,也有特别娇宠孩子的,不想让孩子过早的面对外面的风雨,再往后延几年再进行教导的。

    在书中,原主在黛玉不足六岁的时候就病卧在床,而后逝世,所以黛玉的这块教育明显缺失。时人求亲有“五不娶”,其中一条便是“丧妇长女不娶”,以免“无教戒也”。黛玉年幼丧母,将来说亲便成了一处缺憾,但凡高门大户之家,都会担心没有母亲教养的姑娘,不知规矩礼数,往往一开始便排除在外了。

    因此无意续弦的林海在林家并没有合适而又亲近的女性长辈教导黛玉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黛玉因为年少失母从而婚事难协,接受贾母的建议把她送往贾府。只是很可惜,贾母对林海话说的好听,但是没落实到实处。被送到贾家的黛玉在贾府完全是放养式的生长,根本没人教导。

    穿过来的贾敏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她可不想养出一个不知世事经纬,在贾府荣国公的牌子下俯低作小,而又清高孤傲,自尊而又自卑的黛玉。只是,纵使贾敏对黛玉的教养有万般谋划,终因她的年纪太小,暂放一边。当前,首要之重的是黛玉的身体。

    开国伟人就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为不管将来黛玉的姻缘落到何处,没有哪家愿意要个病歪歪的媳妇。这几年黛玉除了饮食悉心调配,以药膳精心调养之外,每日起床后都要饮下一盅温温的白水,然后到花园里散步,走到微微出汗,回房沐浴更衣,再到贾敏住的上房请安,吃早餐。晚餐之前,也是如此这般。

    在黛玉散步的过程中,遵照医嘱,又加入大约一盏茶(五分钟左右)的深呼吸。白日里,闲着的时候,每坐半个时辰,便去院子里走两圈。后来府里请了古嬷嬷和丁嬷嬷来,又从她们那里学来了宫里妃嫔养生的吐纳功夫。

    不管是深呼吸还是吐纳功夫,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了腹内脏器的气血循环和功能的发挥,从而延长了脏器寿命并潜移默化地提高新陈代谢质量,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活力,最终达到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的作用。

    经年累月将养下来,黛玉虽然依旧病弱,看上去还略有不足,但是身子比以前健旺多了,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季节变换,并不像书中而言必犯咳疾。只是比那身体好的犹有不足,不过众人都知道这调理身体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所以并不心急。

    在黛玉将养身子期间,贾敏也没闲着,安胎,生产,整顿府务,稳定后宅,为未来安排退路……。尽她所能做到的为大家未可知的命运做着准备。清玉和霁玉被她“狠心”的送往通明寺之后,府里的几位姨娘就算手伸的再长,也伸不到那里去。从而两小的安全在“”上得以避免。至于“天灾”,已经不是贾敏能力范围的事情,她也无法可想。安置了两小,黛玉的教育被提上了日程。

    其实就算清玉和霁玉还在府中,贾敏也不会放任她了。是的,黛玉的年纪依然不大,一般情况下,像她这么大的年龄的闺阁小姐,依旧娇养闺中,天真不知世事。可是贾敏却不能在耽搁下去了,因为她不知道她会不会重复原主旧有的命运。虽然贾敏作了不少事情,可是蝴蝶的翅膀是不是改变了贾敏她旧有的命运,皆未可知。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贾敏对未来不敢有太大的期盼。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贾敏不想和忘恩负义大j大恶的贾雨村有什么联系。此时的林家并不是非原来的林家,只有黛玉这么一个女儿,纵与贾雨村有师生之谊也无碍。如今林家还有清玉和霁玉两个男丁。两小将来是要出仕的,若是因为黛玉,和贾雨村这个善于攀附,无情无义的小人联系在一起,对林家和他们的将来都没好处。

    原书中,是因为林家只有黛玉这么一个女儿。林海见她生得聪明俊秀,因此将她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从而为之择师教导。如今林海除了有两子之外,还有三个女儿,贾敏不该有此担心。可是在这里,她只能叹一声,命运有的时候真的是无法扭转的。

    黛玉作为嫡长女,又是盼了好长时间才盼来的孩子,虽然刚出生的时候,因为性别为女林海有点失望,但是终究比膝下犹空要好的多。所以想开之后的林海对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女儿颇为看重,视为掌上明珠。就算后面又有了霁玉,也不减林海对黛玉的疼爱。

    待到启蒙之后,黛玉聪慧不下于霁玉,耳闻则诵,过目不忘,闻一知十,天资不凡。只是身体不好,贾敏又怕她耗费心力而伤身,因此严格控制她的学习时间和功课的多寡。黛玉的学习虽然时断时续,不过其聪明程度,表现出的灵气让林海常常暗自叹息她不是个男孩,否则林家必出一大家。

    因此,林海对黛玉并不按照普通闺阁之女而视之,反而把她当作男儿来教养,常道要给黛玉请个好先生来教导她。贾敏看他的样子,似乎真的想培养出一位女的林大家来。对此,贾敏虽不以为然,却没有反对。因为本身黛玉就是个爱书的,在这个时代身为女子,本身就是一种束缚,贾敏不想剥夺她这一爱好,何况这样,对贾敏计划中的黛玉的教育有好处。

    就算林海把黛玉当作男孩教养,可是她终究是个女孩子,无法到书院去读书,只能把先生请进府里来教导。但是能够达到林海标准,让他看得上眼的好先生真的不多。在读书人的眼中,科举出仕是正途,实在是与科场无缘的,数次落第后,有钱的则想法买缺补官,没钱的则投身为幕,再不济,做个清客。无论哪种,前途和钱途都比教小孩子要好。因此乐意坐馆为西席的,多是老夫子,科举没精力,补官为幕没体力,所以选择教小孩子,赚一份束脩。

    这样的,林海嫌弃人家学问平庸,哪里看得上。他是下定决心,要给女儿选个饱学之士为师了。庆幸的是林海位高权重,他一放出为女儿择师的风声,有那巴结奉承的就推荐了不少人选到他跟前。其中甚至有那翰林院致仕的老翰林。学问是够了,林海却嫌弃人家“君子六艺”只通书之一道,其余皆不同,是个书呆子,弃而不取。如此这般挑挑拣拣,最终,林海为黛玉择定了曾经在白鹿书院任山长,如今回扬州颐养天年的年逾花甲的刘知远刘先生。

    在给黛玉寻师的过程中,贾敏才明白,像贾雨村这样中了进士,做过官,虽故被革职,可是少有为人师者,除非是生活所迫。但是按照书中所言,以贾雨村为官的历年所积的宦囊,回到原籍他明明可以做个富家翁。贾雨村不肯回乡,拉下自尊,屈身为人西席,并不是为了那点束脩,他所图的不过是为了能够及时的知道朝廷的消息,从而设法谋求起复,因此他投身之所,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不是豪门大户,就是得皇帝垂青的重臣,如金陵甄家,林家。

    如今黛玉的夫子已经定下,林家也没有了成为贾雨村青云之路上踏脚石之忧。贾敏轻舒了一口长气,她并不担心会就此打断贾雨村的官运,进而毁了他的前程。虽然她很想,但是她有那个自知之明,她没那个能力。在贾雨村的汲汲钻营下,他的起复是迟早的事情,没有林海,也有王海、张海、杨海……,赏识他,毕竟贾雨村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生就一副蒙骗世人的正人君子的嘴脸。

    刘先生年老,之所以肯来林府坐馆,是却不过林海礼贤下士,亲自上门,言辞恳切的邀请,又听说不过是教导两个身体怯弱,年纪幼小的小姑娘,没有科举的压力,而且每日只上午授课,下午休息,逢六休一,十分省力,这才应下。当然丰厚的束脩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先生请来,林海就撒手不管,其余的全都交给贾敏这个当家主母。在安排好刘先生和他随身小童的住处之后,贾敏隔着帘子与他在黛玉的教育上进行了沟通。

    在黛玉养身子的这几年,贾敏冷眼旁观她的心性。黛玉感情细腻,喜散不喜聚,有些悲观主义倾向,遇事易多思多想,因此常迎风对月流泪,感怀伤神,伤春悲秋。明明生活无忧,父母在堂,亦有手足,这种情况下黛玉还多愁善感,到底有什么不满足的?贾敏无语了,只能说她这种性子大部分是天生的了,还有一小部分就是因为她身处深闺之中,局限于内宅方寸之间,以至于气量、见识、眼界、心性……过于狭窄,所以心气郁结,耗神愁思。

    所以就此贾敏和刘先生商量,在教导黛玉的时候,除四书五经之外,诗词歌赋尽选类似于李白和苏轼这样的作者的,或者像刘禹锡的《秋词》这般开阔明丽的诗句。与这般大气蓬勃,激昂慷慨,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相对的婉约风格的文章选的则是那种空灵高远的。尽弃风花雪月,易引起女子共鸣,缠绵悱恻的锦绣闺阁诗词。以免黛玉读后感怀伤神,做那起子小儿女的情怀,从而能够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不以物喜,不已己悲,保持心境阔朗。

    在课外,贾敏更多的引导黛玉阅读像历史杂记、风俗地理、舆国方志、山海国经、风景游记、奇物赏鉴、志怪小说,甚至是小品及农学方面的杂书,以增广见闻。本来林家几代藏书,库存就很可观,林海又听从了贾敏之言,想着要建一座藏尽天下之书的藏书楼,藏书量又增了几倍。性喜读书的黛玉置身于浩瀚书海中,如同鱼儿入了大海,乐得忘乎所以。亏得贾敏顾虑到她的身体,早有先见之明,严格限制她的阅读和作息时间。

    除此之外,贾敏不仅借着拜佛上香、踏青游玩的机会,带釉玉和黛玉两个出门,更是将两小扮作男孩,后面跟着可靠的家人,出门闲逛,从另一方面见识扬州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了解民俗生理。一开始出门,黛玉还有些胆怯,出去一次之后,就喜欢上了这样“探险”活动。随着视野的开阔,贾敏欣喜的看到黛玉的眉眼也渐渐的舒展起来。

    对此,疼爱女儿的林海觉得黛玉年纪还小,只要跟着的人妥当,倒不用太过计较,一笑置之。刘先生虽提出异议,只是贾敏坚持,他乃是人家请来的。这馆钱多,事情又轻省,林家数量庞大的藏书又深深的吸引着他,让他舍不得离开。因此衡量之下,也就闭口不言了。

    在如此行事之前,贾敏早已经安排好,一句依照民俗行事堵住了府里下人见到黛玉作男子装扮而心有疑窦的嘴。民间习俗,因为担心病弱的孩子养不活,长不大,常有那把姐儿当作哥儿来养,把哥儿扮作姑娘的,为的是借此蒙混过阴间招魂的黑白无常。黛玉体弱,府内皆知,因此她这般行事实属正常。至于黛玉扮作男孩出门一事,走的是侧门,跟着行事的都是贾敏的心腹,这些人知道轻重,自然不会出去乱说。

    这边黛玉的生活如鱼得水,那厢一向被父亲捧在手心里的宝钗却遭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责骂。薛蟠资质鲁钝,不堪造就,所以薛府请过来的夫子,教授的主要对象早就由薛蟠变成了宝钗。薛姨妈虽然溺爱儿子,没什么见识,可是也知道就算将来薛蟠不走科举,也是要读书识字的,所以哄着劝着把薛蟠拘在学里,想着让他学点东西。

    薛蟠根本不是那块材料,哪里肯耐心的坐下来听夫子教导。只是学堂门口被薛姨妈派的人守住了,他若是逃课出去,薛姨妈知道之后,免不了哭哭啼啼的。无聊的薛蟠无意中看到了伴读拿在手中的一本加了很多插画的《搜神记》。搜神记的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每则故事之后都有几帧插图,就算不识字,也可以从图画上猜出个故事的大概。所以薛蟠一下子吸引住了,从伴读手中抢过来看。

    看完之后,薛蟠意犹未干,于是拿钱到书肆大肆购买类似的书籍。书局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漫天洒钱的糊涂人,因此只要是书本中有插图的书全都卖给了他。薛蟠不知道,乐颠颠的让小厮抱着一摞书回去了。其中包括春宫画册还有《西厢记》、《牡丹亭》、《琵琶记》以及《元人百种》这类被世人认为有碍风化的,无所不有。

    薛姨妈不识字,听说儿子买了好多书,只当儿子开了窍,知道上进了,夸了薛蟠好几次,给了他不少好东西,又把跟着薛蟠的人叫进来,赏赐了一番。薛蟠抱着这些书在学堂里看,夫子只当薛蟠又发现了什么好玩的,所以并没有注意他在做什么。宝钗是知道哥哥的,不是个向学的,能坐得住的。如今见薛蟠在学堂里这般安静老实,因此好奇他看的是什么书,就跑过去,随手抽了一本《会真记》来,从头看了下去。

    比起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来说,这些书精彩极了。面对文中男女私相授受,暗定终身的情情爱爱,与其所受的教育大相悖庭,宝钗心知不妥,却抵挡不住诱惑,舍不得放手。宝钗明白,这些书绝对不能在学堂上看,哪怕是哥哥也不行。若是被夫子发现,绝对没有好结果。

    宝钗向薛蟠讲明利害,在动脑子这方面,十个薛蟠也不是她的对手,因此薛蟠听从宝钗的话,把书放在书房。自此,两人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到书房看书。薛姨妈不知就里,见两个孩子如此好学,心中欢喜,不但叮嘱让他们身边的人好好服侍,而且担心他们因耗费心神而伤身,特地吩咐厨房每日里为少爷和姑娘做些滋补的食物,补身子。

    等薛俭从外回来,薛姨妈不等他落座,就迫不及待的把薛蟠和宝钗日日呆在书房苦学的事情告诉了他,希望借此让薛俭改观对薛蟠的态度。薛俭虽然放弃了让薛蟠读书进而科举出仕的希望,但是不代表他不看重这个儿子。因此听薛姨妈说薛蟠也知道上进了,大喜,将薛蟠叫过来考校。

    薛俭所问得问题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薛蟠一如既往,答不上来。见薛蟠抓耳挠腮,不知所云的样子,薛俭心中生气,斥责薛蟠既然日日在书房里看书,为什么连这些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到底看的是什么书?薛蟠心中有鬼,闻言脸色为之一变,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见状,薛俭心生怀疑,跑到书房翻检,把薛蟠和宝钗藏在书房的书翻了出来。

    看到眼前一堆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书籍,薛俭脸色铁青,目光如刀,从薛蟠和宝钗身上慢慢的掠过,咬牙切齿的道:“这就是你们这些时日日日在书房里用功的缘由?真真我们薛家的好儿女?可真给我们薛家作脸?……”

    薛俭只觉得心口隐隐作疼,这一双儿女怎么就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怎么会变成这样?“你们真好,真真有出息……”薛俭气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薛家祖上为官,后代子弟守业有成。到了他这里,祖上留下来的通政司的职位被他弄丢了,费劲巴力的保下皇商的名号,为的就是商中的那个“皇”字。他这么辛苦为的是谁?还不是眼前的一双儿女。可是,看看这两个家伙做的好事,怎么就不学好呢!

    见薛俭气恼,正话反说。宝钗知机,赶紧跪在地上,哭着低头认错。薛蟠是个讲义气的,怎么能让宝钗把事情全都揽身上,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道:“父亲,不是妹妹的错。与妹妹无关,是我,这些书都是我买回来的,也是我放到书房的,都是我看的,与妹妹一点关系都没有。要罚就罚我吧。……”

    薛俭气急,抬脚就往薛蟠身上踹去,怒喝道:“你个糊涂东西!这个时候你倒是长脑子了,知道护着妹妹了,早你做什么去了?这么大的人了,难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你就一点都不知道?”深吸了一口气,稳定情绪,薛俭转头问宝钗:“你别告诉我,这些书你一点没看?”

    宝钗涕泪交加,羞愧难言,半晌才低声道:“女儿,女儿……看了……看了几本。”虽早已经是预料中的事,薛俭却依旧难掩失望,只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怎么也出不来,后退几步,跌坐在一旁的黑檀木五福雕花罗圈椅上,轻揉着胸口,道:“本来我觉得你哥哥不堪造就,你却是个好的,因此教你读书识字。想着好好教导一番,你将来未必没有出息,可是如今看来你真真浪费我一番心血。你看看你这作这事,可还有大家闺秀的规矩?早知道有今日,你倒是不识字的好。”

    宝钗被薛俭说的脸面全无,跪在地上低低的哭泣。薛俭看着跪在眼前的一双儿女,思忖着。商人地位低贱,薛家头顶个“皇”字,地位上虽比不上官宦之家,可是终究比普通商户高那么一头,再说,薛家百年也累积了不少人脉,和贾王史三家世家豪门联络有亲。有好亲戚作臂助,薛家在士族中也能说的上话。薛蟠读书不成,薛俭已经不指望他有太大出息,只想着能够守住家业就行,女儿生的美貌,又聪明伶俐,好好教养一番,以他用钱财铺就的关系网,攀附上贵人,不仅是她的造化,也是薛家的荣耀。

    薛俭目光转了转,心中作了决定,今日这事,为将来计,关乎到宝钗的名声,绝对不能传出去。因道:“蟠儿和宝钗你们禁足三个月,期间宝钗要抄写女诫一百遍。你们身边服侍的人不尽心,从奶娘往下,每人赏二十大板,然后撵到庄子上去。”

    宝钗答应着,从地上起来,准备离去。薛俭从她身后淡淡的道:“宝钗你先不要急着回房,等你给我看完行刑之后,再回去。”闻言,宝钗一惊,颤抖着声音答应下来。看到身边服侍的人,被堵上嘴,放在凳子上打板子,血肉横飞的场面让本就被薛俭吓得三魂六魄差点移了体的宝钗终于支持不住,晕了过去。醒来之后,大病了一场。

    因宝钗的这一病,本来恼怒之极的薛俭看见她躺在床上病怏怏的模样,觉得她是年幼无知,完全是受薛蟠的引诱才学坏,这样一想,心中的气消了大半,对她又怜惜起来。病卧在床的宝钗一部分是病,一部分是心病。她本担心父亲会因此而厌弃她,后见薛俭态度和蔼,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知道薛俭依旧如同以往一样疼爱她,心病一去,病好了大半。病好之后的宝钗对薛俭请来教导她的师傅更是不遗余力的刻苦学习。面对宝钗认真的态度,薛俭很是欣慰。

    从头到尾薛姨妈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似乎是两个孩子和他们身边的人犯了大错,惹怒了薛俭。无论她是问薛俭还是问薛蟠宝钗两个,都没人肯告诉她。薛姨妈得不到答案,知道必有不可说的缘由,也就不在询问,只是重新从家生子中为薛蟠和宝钗两个挑了服侍的人。经此一事,薛俭对薛蟠已经没有太大指望了,只想着等他再大几岁,就把他带在身边,学着如何做生意,知道些世事经济,将来接掌家业时不至于被下人蒙骗就是了。

    宝钗虽然挨了薛俭的责骂,但是家人还是很疼爱她的,因为爱她,才教导她。与之相比,贾家的迎春、探春和惜春虽说养在贾母跟前,不过说出去名好听而已。贾母年纪大了,年老记性差,又满心都扑在养在身边的宝玉身上,对三人自然就不那么上心了。当然,日常寝食起居贾母并不曾薄待她们,只是女孩家的教导,就无从谈起了。贾母这个亲祖母都不管,邢夫人和王夫人更是不插手。

    邢夫人不是迎春的亲生母亲,而且深恨迎春的生母活着的时候坏了她和贾赦之间的夫妻情分,不免迁怒到迎春的身上,对这个女儿很是不待见。对于邢夫人对她的观感,迎春心知肚明,就算她再怎么刻意讨好也改变不了。何况迎春又是个嘴笨的,不善言辞,就算她想讨好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贾赦对她这个女儿,更是全然不管,置之不理。父母不能依靠,偏迎春身边的人也不中用。

    迎春生母在时,也是个有手腕有心计的女子,笼络的贾赦冷落正妻,只独宠她一人,占尽了风光。贾府里的下人都是跟红顶白的,虽然迎春的生母不过是个姨娘,奉承巴结的人比比皆是。迎春作为她的女儿,也享受了几年好日子,待遇比之宝玉都不差什么。

    等迎春的生母一死,迎春的日子一下子“落魄”起来。其实倒算不上落魄,就算下面的人有心怠慢她,主子的吃穿用度标准都在那里呢,所以也差不到哪去。只是和以前是没法比了。一开始迎春受了委屈,向贾赦和邢夫人诉委屈。找来下人查问后,下人回禀,二姑娘的份例就是这样的,并没有错。迎春告状不成,反而遭到一顿数落。

    回房后,因为她的“失势”,在府里地位下降,被人落井下石的奶娘就把受到的怒气发泄到她的头上,又给她一顿排头,从而给她点明,如今比不得往日,哪里还当是姨娘还在的时候的好日子。自此迎春沉默了下来。迎春的奶娘却无法接受这落差,偏她又不能像房里的其他人一样,找门路离开,心中郁闷。迎春待遇降低,身为她的奶娘,“油水”也跟着变薄,为了弥补损失,奶娘有的时候就会顺手牵羊带走迎春的一些小东西,或者将她的份例拿走一些作填补。对此,迎春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比之迎春的奶娘,探春的奶娘要负责的多。探春的奶娘是个精明的,她深知,从她被选为探春的奶娘,今后的荣辱就和探春连在一起了。探春的奶娘也是府里积年的老人,对于贾府的规矩在熟悉不过了,因此从探春刚懂话的时候,就开始按照府上的规矩教导她。

    在态度上,王夫人对探春要比贾环好的多,因为庶女教养好了,将来嫁个好人家,可以给宝玉添臂助。虽如此,也不过是淡淡的。后来见赵姨娘仗着贾环,每每生事,偏她要保持当家主母的气度?br />

    贾敏红楼 贾敏的红楼生活第24部分阅读

    欲望文

章节目录

贾敏红楼 贾敏的红楼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肉书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书屋并收藏贾敏红楼 贾敏的红楼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