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翊、孙伯等王家人,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认为这肯定是申家人搞的鬼。
只有申家人有这能力,不但控制明面上的市易,还能控制私市,指使府衙胥吏,更不再话下。
没米下锅相对来说,还算小事,最大的问题是,货物卖不出去,就没有钱还申家的高利贷。
高利贷过了期限,要赔一大笔违约金,而且是每天翻滚飙升,像是滚雪球似的,用不了多久,利息和违约金将会远远超过本金。
私人高利贷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
到时候,不但抵押的王家宅院保不住,还要欠下难以还清的巨额债务。
“雪如呢?”
高守了解完情况,没有说什么,只是询问王雪如去向,因为他知道,王家能处理大事务的,脑袋清晰的,是王雪如,而不是她老爹王博翊。
王博翊、孙伯虽没明言,但从王博翊带着恳求、凄苦的眼神里,从孙伯的泪光中,看的出,他们希望自己帮忙想想办法。
在他们眼中,自己现在就是个救世主,至少是个救王家的主,一定有能力帮上忙。
这个想法没毛病,不说别的,就看昨夜抱月楼诗会最后,申家、折家和种家对自己的态度,在外人看来,大家族争相讨好争夺,甚至连章经略都一早召见,自己肯定是名利双收,王家欠下高利贷这点事,还不是一句就能解决?
然而,他们不会知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高守并不想留下人情,这个时代人情这东西,有时候要用命去还,高手是想靠自己,打开一条通天大道,他有这个信心。
另外,申家此举,并不是单单打垮王家那么简单。
申家是在敲山震虎。
通过打垮王家,来彰显势力的强大,警告自己不要轻举妄动,而他们正等着自己向他们屈服。
申家一边用威胁加害李瘸子的策略,让自己投鼠忌器,不敢放手卯上申家,另一边,他们通过王家的漏洞和把柄,发动人脉网要一举压垮王家,达到他们的算计。
一夜间,他们就想出这双管齐下的阴招,并已成功施行。
不得不佩服这些个老奸巨猾。
如果自己为了王家,去请求申家手下留情,那么,正中了他们的诡计。
他们肯定会到处宣扬,自己屈服于申家了,或直接说自己就是申家的人。
内在的因果自己很清楚,但说出来就复杂了。
王博翊显然也不是个可以商量大事的人,因此就想到了长袖善舞的王雪如,而且心里有个模模糊糊点子,需要与王雪如仔细商议。
“大小姐起身,知道这个消息后,便不吃不喝的把自己关在房间,不肯出来。”
小夕刚刚进入厅堂,正好听到高守问王雪如去向,就语气凄楚的说了出来。她脸上泪渍未干,满面愁容,完全失去早上那种欢乐童真的感觉,不过她似乎并未绝望,望向高守的目光中,透过蒙在美目上的那层汪汪水雾,可以看到一种坚定的期待。
我去,都把我当神仙了?
烧炷香,心理念叨念叨,就能实现愿望?
压力好大的样子。
不过,好像挺有意思。
被人期待,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来到这一世之后,最缺的就是存在感。
是为他们,更是为自己。
尽管放马过来吧,申家那些个叼毛!
老子以你们的祖宗发誓,有机会必定让你们惨到怀疑人生。
高守把前因后果,细细梳理一番后。
觉得眼下情况,并非完全没有回旋余地。
可以确定,是申家故意放出风声。他们要让王家货物,在黑市上卖不出去,更不敢公开兜售。
因为王家的货物要是被官府收缴,申家得不到任何好处,申家这样做,还会被西北商界认为不仁不义,影响他们在西北的声誉。明面上的声誉,他们还是很看重,否则申伯德就不会在脸上贴个“申大善人”的称号,申家一直想往仕途上靠拢,清誉对他们来说,自然很重要。
闯边的走私商,一般是用银子,到周边国家境内交易,因为银子在大宋,不是普遍流通货币,但在西域各国,包括大辽国内,大多是以银子结算。
用大宋少有流通的银子,从西夏买回紧缺物资,对大宋有利,官府都睁只眼闭只眼,西北商界也习以为常,如果申家用走私这个说法,搞死王家,那人们就会认为申家不厚道。
而且王家一旦被抓起来,自然会招供出走私通道,通道正是在申都监之前的管辖范围,申家这样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肯定不会那么蠢。
所以,答案就是,申家主要想逼迫王家货物卖不出去,烂在手里,然后申家人趁机催要高利贷,进行威逼压迫,王家临到最后没办法,只能用手中上等货品相抵。
但这个时候,主动权完全在申家,价格他们说了算,王家无法讨价还价,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与选择。
可想而知,王家好不容易运回,准备起死回生的珍贵货物,会贱卖到何种地步,恐怕还不够偿还高利贷。
而申家吃下这批货物后,转手一卖,暴利到手,得来全不费工夫。
压制王家,敲打自己的同时,还能赚取暴利。
而如果自己替王家求情,即便申家暂时答应不强行收走王家宅院,但只要债务还在,货物卖不出去,危机就远远没有解决,治标不治本,自己不仅欠了申家人情,还更受申家要挟。
又是个一箭多雕的好机谋。
他们算出我不会向种家、折家或经略府借钱,因为也不想捅出走私这事,导致王家获罪,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眼光够毒!
是了,刚才在经略府,章经略与种机宜言谈中,隐隐听出,财赋、漕运方面出了些问题,经略府并不宽裕,只能勉强应付军队粮饷。
大宋为防止封疆大臣坐大,经略府管辖不到财赋、漕运等司,等于是经济命脉掌握在诸司手中,互为掣肘。
莫非申家有本事把手伸到西北财赋、漕运等……
厉害了!
申家势力比想象中的难对付。
一个经营百年,在西北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有这能力,也不奇怪。
要拔除这样的地方豪强,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开始明白章楶章经略的难处。
忽然间,也更明白大宋是如何搞死自己的。
但机会肯定是有,自己也感受到章经略和种师道的决心。
当然,先要渡过眼下这关再说。
认为这肯定是申家人搞的鬼。
只有申家人有这能力,不但控制明面上的市易,还能控制私市,指使府衙胥吏,更不再话下。
没米下锅相对来说,还算小事,最大的问题是,货物卖不出去,就没有钱还申家的高利贷。
高利贷过了期限,要赔一大笔违约金,而且是每天翻滚飙升,像是滚雪球似的,用不了多久,利息和违约金将会远远超过本金。
私人高利贷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
到时候,不但抵押的王家宅院保不住,还要欠下难以还清的巨额债务。
“雪如呢?”
高守了解完情况,没有说什么,只是询问王雪如去向,因为他知道,王家能处理大事务的,脑袋清晰的,是王雪如,而不是她老爹王博翊。
王博翊、孙伯虽没明言,但从王博翊带着恳求、凄苦的眼神里,从孙伯的泪光中,看的出,他们希望自己帮忙想想办法。
在他们眼中,自己现在就是个救世主,至少是个救王家的主,一定有能力帮上忙。
这个想法没毛病,不说别的,就看昨夜抱月楼诗会最后,申家、折家和种家对自己的态度,在外人看来,大家族争相讨好争夺,甚至连章经略都一早召见,自己肯定是名利双收,王家欠下高利贷这点事,还不是一句就能解决?
然而,他们不会知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高守并不想留下人情,这个时代人情这东西,有时候要用命去还,高手是想靠自己,打开一条通天大道,他有这个信心。
另外,申家此举,并不是单单打垮王家那么简单。
申家是在敲山震虎。
通过打垮王家,来彰显势力的强大,警告自己不要轻举妄动,而他们正等着自己向他们屈服。
申家一边用威胁加害李瘸子的策略,让自己投鼠忌器,不敢放手卯上申家,另一边,他们通过王家的漏洞和把柄,发动人脉网要一举压垮王家,达到他们的算计。
一夜间,他们就想出这双管齐下的阴招,并已成功施行。
不得不佩服这些个老奸巨猾。
如果自己为了王家,去请求申家手下留情,那么,正中了他们的诡计。
他们肯定会到处宣扬,自己屈服于申家了,或直接说自己就是申家的人。
内在的因果自己很清楚,但说出来就复杂了。
王博翊显然也不是个可以商量大事的人,因此就想到了长袖善舞的王雪如,而且心里有个模模糊糊点子,需要与王雪如仔细商议。
“大小姐起身,知道这个消息后,便不吃不喝的把自己关在房间,不肯出来。”
小夕刚刚进入厅堂,正好听到高守问王雪如去向,就语气凄楚的说了出来。她脸上泪渍未干,满面愁容,完全失去早上那种欢乐童真的感觉,不过她似乎并未绝望,望向高守的目光中,透过蒙在美目上的那层汪汪水雾,可以看到一种坚定的期待。
我去,都把我当神仙了?
烧炷香,心理念叨念叨,就能实现愿望?
压力好大的样子。
不过,好像挺有意思。
被人期待,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来到这一世之后,最缺的就是存在感。
是为他们,更是为自己。
尽管放马过来吧,申家那些个叼毛!
老子以你们的祖宗发誓,有机会必定让你们惨到怀疑人生。
高守把前因后果,细细梳理一番后。
觉得眼下情况,并非完全没有回旋余地。
可以确定,是申家故意放出风声。他们要让王家货物,在黑市上卖不出去,更不敢公开兜售。
因为王家的货物要是被官府收缴,申家得不到任何好处,申家这样做,还会被西北商界认为不仁不义,影响他们在西北的声誉。明面上的声誉,他们还是很看重,否则申伯德就不会在脸上贴个“申大善人”的称号,申家一直想往仕途上靠拢,清誉对他们来说,自然很重要。
闯边的走私商,一般是用银子,到周边国家境内交易,因为银子在大宋,不是普遍流通货币,但在西域各国,包括大辽国内,大多是以银子结算。
用大宋少有流通的银子,从西夏买回紧缺物资,对大宋有利,官府都睁只眼闭只眼,西北商界也习以为常,如果申家用走私这个说法,搞死王家,那人们就会认为申家不厚道。
而且王家一旦被抓起来,自然会招供出走私通道,通道正是在申都监之前的管辖范围,申家这样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肯定不会那么蠢。
所以,答案就是,申家主要想逼迫王家货物卖不出去,烂在手里,然后申家人趁机催要高利贷,进行威逼压迫,王家临到最后没办法,只能用手中上等货品相抵。
但这个时候,主动权完全在申家,价格他们说了算,王家无法讨价还价,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与选择。
可想而知,王家好不容易运回,准备起死回生的珍贵货物,会贱卖到何种地步,恐怕还不够偿还高利贷。
而申家吃下这批货物后,转手一卖,暴利到手,得来全不费工夫。
压制王家,敲打自己的同时,还能赚取暴利。
而如果自己替王家求情,即便申家暂时答应不强行收走王家宅院,但只要债务还在,货物卖不出去,危机就远远没有解决,治标不治本,自己不仅欠了申家人情,还更受申家要挟。
又是个一箭多雕的好机谋。
他们算出我不会向种家、折家或经略府借钱,因为也不想捅出走私这事,导致王家获罪,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眼光够毒!
是了,刚才在经略府,章经略与种机宜言谈中,隐隐听出,财赋、漕运方面出了些问题,经略府并不宽裕,只能勉强应付军队粮饷。
大宋为防止封疆大臣坐大,经略府管辖不到财赋、漕运等司,等于是经济命脉掌握在诸司手中,互为掣肘。
莫非申家有本事把手伸到西北财赋、漕运等……
厉害了!
申家势力比想象中的难对付。
一个经营百年,在西北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有这能力,也不奇怪。
要拔除这样的地方豪强,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开始明白章楶章经略的难处。
忽然间,也更明白大宋是如何搞死自己的。
但机会肯定是有,自己也感受到章经略和种师道的决心。
当然,先要渡过眼下这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