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徐整作《三五历记》,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盘古”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填补了鸿蒙时代的一段空白,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同的老祖宗: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夺厚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日方)案: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後乃有三皇(1)。数起於一,立於三,戒於五,盛於七,处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1)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三国时,吴国徐整的五运历年记,记载了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电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盳(民)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
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沈,就成了地。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
後来,盘古氏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胡子变成了星星,嘴里最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雾,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身上的肉变成了土地,四肢变成了山脉,血液变成了江河,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万物欣欣向荣起来,才有了现在这个鸟语花香的美丽世界。
《山海经》(二)抟泥造人、炼石补天的始祖神女娲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鹫鸟攫老弱。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注》远古时,大地发生巨变,支撑苍天的四条柱子断了,大地裂开了,天不能遮盖世界,大地不能普载万物,到处是大火、洪水,野兽吃人,恶鸟抓走老弱的人。於是,女娲氏炼五色石来补苍天的缺口;折断大龟的脚来支撑四极;杀死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把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以治洪水。这样,苍天已补,四极已支撑起来,洪水也乾了,中原平安了,恶兽死去了,人民得以过好的生活。这个神话,应是产生在母系氏於社会中,通过女娲,上古人民歌颂了女英雄在征服自然灾害的无比气概和对她的由衷尊敬。
女娲是华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
前言
论及神话,人们立刻会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想起雅典娜、阿波罗,想起维纳斯、丘比特。其实,中国也有毫不逊色于世界任何地方的或瑰丽或悲壮、或奇诡或缠绵的神话传说,这些神和神性英雄的故事,大多集中于《山海经》一书。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方大荒的栗广之野,有十个神人守卫在道路中央,他们是女娲的肠子化就,名叫女娲之肠。女娲是华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当宇宙由混沌而渐渐清廓,轻清的物质上浮,重浊的物质下降,天上仅有太阳月亮,地上仅有草木山川,世间寂静又荒凉。时光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大神女娲才从亘古中醒来。
她在天地间行走,觉得孤寂和无聊。她来到波光粼粼的大湖边,见身影在湖水里摇曳,心里亦随之一动,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黄泥,仿照自己模样,揉捏出一个个小东西。小东西们一著地,即蹦跳嬉闹起来,围著她打转。女娲不歇手地捏啊揉的,累得头晕目眩,不耐烦了,顺手拔起一根缘山而上的参天紫藤,用力一按,那藤便搭在地面,蘸足了泥浆,再一挥手,紫藤带著泥浆一道翻身,溅得地上星星点点,竟纷纷变成了她先前做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肥瘦不均。
女娲一时兴起,飞快地舞动藤条,泥点暴雨似地从藤上飞溅开来,那小东西撒得遍地皆是,有哭的有笑的,满世界的跑。女娲和著泥水捏成的、抡起紫藤撒出的东西就是人,他们有男有女,繁衍生息,绵延了一代又一代。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之後,一向太平无事。忽一日,天地大冲撞,继而天地大残毁,支撑著苍茫天穹东南西北四个边角的四座天柱山折断了,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亿兆生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闻天下生民吁天求助之声,发大心愿,杀水妖黑龙平息水患,断巨鳌四足重建天柱,然後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女娲赴四方拔取芦柴,搬运至天的裂口下面,堆积如山,高与天齐;接著去寻找与天一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麽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昆仑山古森林的大火还没熄灭,从那里抽出一棵带火的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昆仑山上的红光顿时黯然失色,那五色石都被燃得通红。慢慢的,石块熔化了,饴糖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待到芦柴成灰,看天空,青碧一色,仿佛从未破损过一般。
女祸此时才感觉真累了,她抹一抹如瀑布般奔流的汗水,顾不上休息,弯腰去捧芦灰,填在地上裂开的大沟大壑里。天修复了,地填平了,女祸用尽力气,她躺下了,躺在日月星辰之下,躺在青山绿水之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
此文摘自《山海经-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
山海经(三)农神、商神、药神的炎帝
补天以後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少典氏娶于有峤氏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擡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麽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産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爲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乏,顿生忧患意识,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殖飞速的翅膀?一旦野生动植物食尽,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炎帝愁呵愁,想呵想,一直想了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终于豁然开朗:何不教民种植,用劳动的汗水来换取生存必需的资料呢?念才及此,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无数黍、稷、麻、麦、豆来。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聚隆,命名爲五谷,吩咐百姓季春时节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待其出苗,移栽于潮湿之地,再施肥滋养,拔除芜草,依此而行,必能获致丰收;後见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令民间依式造用;井委任仙人赤松子爲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衆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爲“神农”。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商业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之病,心中甚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给病人疗疾。
爲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又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试毕百草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还辟市场,倡贸易,鼓励大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炎帝的夫人系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幷,节幷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谪降到长江流域,生下了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後土,乃土地之神。後上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後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此文摘自《山海经-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
山海经(四)爱与美之神--瑶姬
(图:瑶姬)
炎帝的四女儿是姐妹群里最美艳最时髦最多情的,她好憧憬,好做花季少女粉红色的梦,几度梦中,英俊的公子已经骑著马来接她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常言道天嫉红顔,佳人薄命,四姑娘无端地竟缠绵床塌,患起那无名的绝症,花园里、小河边,再也听不到她银铃也似的笑声。炎帝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姑娘终於香消玉殒。她的屍身葬在花团锦簇的姑瑶山上,香魂化作芬芳的茎草。茎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结的果实似菟丝。女子若服食了茎草果,便会变得明艳性感,惹人喜欢。
茎草儿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後,修炼成巫山神女,芳名瑶姬。大禹治水,一路凿山挖河,来至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陡然间,飓风暴起,直刮得暗无天日,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叠叠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禹措手不及,撤离江岸,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瑶姬敬佩禹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止住了飓风;又派遣侍臣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鸟木田,祭起法宝雷火珠、电蛇鞭,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因而得到了拯救。
禹见瑶姬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
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沈,就成了地。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
後来,盘古氏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胡子变成了星星,嘴里最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雾,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身上的肉变成了土地,四肢变成了山脉,血液变成了江河,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万物欣欣向荣起来,才有了现在这个鸟语花香的美丽世界。
《山海经》(二)抟泥造人、炼石补天的始祖神女娲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鹫鸟攫老弱。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注》远古时,大地发生巨变,支撑苍天的四条柱子断了,大地裂开了,天不能遮盖世界,大地不能普载万物,到处是大火、洪水,野兽吃人,恶鸟抓走老弱的人。於是,女娲氏炼五色石来补苍天的缺口;折断大龟的脚来支撑四极;杀死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把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以治洪水。这样,苍天已补,四极已支撑起来,洪水也乾了,中原平安了,恶兽死去了,人民得以过好的生活。这个神话,应是产生在母系氏於社会中,通过女娲,上古人民歌颂了女英雄在征服自然灾害的无比气概和对她的由衷尊敬。
女娲是华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
前言
论及神话,人们立刻会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想起雅典娜、阿波罗,想起维纳斯、丘比特。其实,中国也有毫不逊色于世界任何地方的或瑰丽或悲壮、或奇诡或缠绵的神话传说,这些神和神性英雄的故事,大多集中于《山海经》一书。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方大荒的栗广之野,有十个神人守卫在道路中央,他们是女娲的肠子化就,名叫女娲之肠。女娲是华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当宇宙由混沌而渐渐清廓,轻清的物质上浮,重浊的物质下降,天上仅有太阳月亮,地上仅有草木山川,世间寂静又荒凉。时光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大神女娲才从亘古中醒来。
她在天地间行走,觉得孤寂和无聊。她来到波光粼粼的大湖边,见身影在湖水里摇曳,心里亦随之一动,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黄泥,仿照自己模样,揉捏出一个个小东西。小东西们一著地,即蹦跳嬉闹起来,围著她打转。女娲不歇手地捏啊揉的,累得头晕目眩,不耐烦了,顺手拔起一根缘山而上的参天紫藤,用力一按,那藤便搭在地面,蘸足了泥浆,再一挥手,紫藤带著泥浆一道翻身,溅得地上星星点点,竟纷纷变成了她先前做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肥瘦不均。
女娲一时兴起,飞快地舞动藤条,泥点暴雨似地从藤上飞溅开来,那小东西撒得遍地皆是,有哭的有笑的,满世界的跑。女娲和著泥水捏成的、抡起紫藤撒出的东西就是人,他们有男有女,繁衍生息,绵延了一代又一代。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之後,一向太平无事。忽一日,天地大冲撞,继而天地大残毁,支撑著苍茫天穹东南西北四个边角的四座天柱山折断了,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亿兆生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闻天下生民吁天求助之声,发大心愿,杀水妖黑龙平息水患,断巨鳌四足重建天柱,然後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女娲赴四方拔取芦柴,搬运至天的裂口下面,堆积如山,高与天齐;接著去寻找与天一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麽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昆仑山古森林的大火还没熄灭,从那里抽出一棵带火的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昆仑山上的红光顿时黯然失色,那五色石都被燃得通红。慢慢的,石块熔化了,饴糖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待到芦柴成灰,看天空,青碧一色,仿佛从未破损过一般。
女祸此时才感觉真累了,她抹一抹如瀑布般奔流的汗水,顾不上休息,弯腰去捧芦灰,填在地上裂开的大沟大壑里。天修复了,地填平了,女祸用尽力气,她躺下了,躺在日月星辰之下,躺在青山绿水之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
此文摘自《山海经-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
山海经(三)农神、商神、药神的炎帝
补天以後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少典氏娶于有峤氏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擡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麽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産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爲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乏,顿生忧患意识,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殖飞速的翅膀?一旦野生动植物食尽,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炎帝愁呵愁,想呵想,一直想了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终于豁然开朗:何不教民种植,用劳动的汗水来换取生存必需的资料呢?念才及此,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无数黍、稷、麻、麦、豆来。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聚隆,命名爲五谷,吩咐百姓季春时节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待其出苗,移栽于潮湿之地,再施肥滋养,拔除芜草,依此而行,必能获致丰收;後见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令民间依式造用;井委任仙人赤松子爲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衆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爲“神农”。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商业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之病,心中甚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给病人疗疾。
爲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又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试毕百草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还辟市场,倡贸易,鼓励大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炎帝的夫人系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幷,节幷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谪降到长江流域,生下了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後土,乃土地之神。後上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後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此文摘自《山海经-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
山海经(四)爱与美之神--瑶姬
(图:瑶姬)
炎帝的四女儿是姐妹群里最美艳最时髦最多情的,她好憧憬,好做花季少女粉红色的梦,几度梦中,英俊的公子已经骑著马来接她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常言道天嫉红顔,佳人薄命,四姑娘无端地竟缠绵床塌,患起那无名的绝症,花园里、小河边,再也听不到她银铃也似的笑声。炎帝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姑娘终於香消玉殒。她的屍身葬在花团锦簇的姑瑶山上,香魂化作芬芳的茎草。茎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结的果实似菟丝。女子若服食了茎草果,便会变得明艳性感,惹人喜欢。
茎草儿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後,修炼成巫山神女,芳名瑶姬。大禹治水,一路凿山挖河,来至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陡然间,飓风暴起,直刮得暗无天日,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叠叠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禹措手不及,撤离江岸,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瑶姬敬佩禹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止住了飓风;又派遣侍臣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鸟木田,祭起法宝雷火珠、电蛇鞭,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因而得到了拯救。
禹见瑶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