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作者:肉书屋
第 10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实现,而不仅仅是男女平等。这是对一个多世纪女x运动最粗略的概括,是女x运动总的走势。 女x运动内部关于两x的同与异的争论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第一个层面是抽象的哲学层面,其争论焦点是男女两x基本x质和x格特征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功能主义层面,其争论焦点在于男女两x是否有或应该有不同的社会角s与功能;第三个层面是体制层面,争论的是女x是否应当在制度和立法上争取到与男x不同的待遇。 弗里丹在《女x的神话》中曾引用过美国一位参议员在1866年发表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如果给女x以平等权利,就会毁掉她们那种“十分温顺柔和的天x,正是这种天x,使得她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和斗争退避三舍,绝不参与”,“她们有比别人更崇高更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在静处幽居之中造就未来男子的x格。她们的使命是在家里,当男人从生活的斗争中回到家里来后,用她们的奉迎和柔情去抚慰男人激动的心,而不是自己投身进去,在生活的斗争中火上浇油。”那些老式的保守主义者对争取女x财产权、就业权和选举权的女x主义者痛心疾首地说:“看来她们对自己失去女x特征还不满足,她们还想让全国每一个女人都失去女x特征。”还有人给那位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席州立议的女x格里凯姆写信说:“女人的能力就是她对别人的依附,正如葡萄藤,其力量和魅力就在于依附棚架,将一串串果实半遮半掩,如果葡萄藤也想像榆树那样,绿荫盖地,自由自在,那么,它不仅结不出果实,还会落入尘土,丢尽脸面。”弗里丹批判了那种以科学面目出现、实质是歧视女x的伪科学,她引了一段这种伪科学的典型观点:“所有的观察资料都表明了这样的事实:理x的女x是男x化的;在她身上,热烈、直觉的知识屈从于冰冷无益的思想。……社会心理学上的规律是这样的:女x受教育越多,就越有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x生活失调;在同一组女x中,x生活失调越严重的人,生的小孩就越少……她们不仅在生孩子方面,还在x快感方面,都已经失去了女x的特征。”(弗里丹,第102、110、210、229、256、257、417页) 弗里丹在她的书中还批判了弗洛伊德对女x心理的错误概括,其矛头主要指向关于阉割情结和y具羡慕的观点。弗里丹对弗洛伊德的批判颇有道理,理由如下:第一,认为男x比女x在身体构造上更完备是言之不能成理的:虽然男x有女x没有的器官,可女x也有男x没有的器官,只是有差异而已,谈不上两x中有哪一x在身体构造上是不完备的,或某一x比另一x更完备或更不完备;第二,没有证据表明女x对没有男x生殖器普遍感到“耿耿于怀”或“受到伤害”;个别女人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可能的;但同样可以找到个别男人对没有zg感到“耿耿于怀”或“受到伤害”;第三,即使女x真的以为自己比男x缺少一样器官,也没有证据表明女x就会因此而普遍地感到自己处境低劣,因而变得郁郁寡欢。 生育在女x运动和女x主义思想史中始终占据着独特的重要位置,因为生育对于男人来说是暂时的和他人的事情;而对于女人来说,它却是一件长时间的自身的事情。与此一脉相承的是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即母x的问题。早期的女x运动认为,女x在共同的人类精神上与男x是平等的,但是在育儿和母亲的社会功能上同男x相异。在争取男女平权的过程中,社会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剩什么了,剩下的问题要靠生理学来解决了。因此,波伏瓦和费尔斯通都曾主张,想要实现x别的平等,女x“必须要克服生育这一特殊x”(barrett and phillips; 129)。≈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2)
这一观点的极端不现实使得许多人难以接受。于是,与此相对立的观点主张,女人不应该变得“像男人”。这种观点来自两个方向:反女x主义的方向和赞美母x的方向。前者希望“女人要有女人样子”,所谓“女人样”还是传统中的温柔驯顺的那一套;后者则认为,西方文化中有一种对r体的深刻的仇恨与恐惧,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充分肯定和赞美女人的身体及其繁衍和哺育的能力;赞美女人的爱和平和关心他人,反对男x的好斗和自私自利。结果引起了同与异之间的长期论战。在这一论战中,以波伏瓦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女x主义站在"相同"即平等一边;激进女x主义站在“相异”一边。这一论争建立在r体与精神,自然与文化的两分的基础之上,争论的是二者孰轻孰重——是r体和自然更重要,还是精神和文化更重要。 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两x的差异有时被夸大,有时被否认。在x别差异被夸大时,就强调女人的抚育特征和不善于理x思维等特点,使x别的等级制合法化;在x别差异被否定时,就忽略女x的特殊利益和问题,如x暴力、扰和女x对男x的经济依赖等问题对女x的伤害。长期以来,女x所面临的选择或者是被排除在权力机制之外,或者是被同化在男x的y影里,女x独特的价值一直难以实现。 2、x别与气质 主张两x气质不同的人们对男女的特质做了大量的区分和概括,例如:科学对诗意;活力对和谐;力量对美丽;智力对爱情;理x对浪漫等等。 (两x气质的划分可参见下表) 两x气质 … 男x气质/主体 女x气质/客体 … 认知主体/自我/独立x/主动x 认知客体/他者/依赖x/被动x 主体x/理x/事实/逻辑/y刚 客体x/情感/价值/非逻辑/y柔 秩序/确定x/可预见x/控制x 无序/模糊x/不可预见x/服从x 精神/抽象/突变x/自由/智力 r体/具体/连续x/必然/体力 文化/文明/掠夺x/生产/公众x 自然/原始/被掠夺x/生殖/私人x … (peterson and runyan,25) 美国人观念中定型化的x格特征 … 社会尊崇的男x特征 社会尊崇的女x特征 … 富于攻击x 圆通机敏 富于独立x 文雅温柔 不感情用事 为他人的感情很敏感 不易受他人影响 虔诚 富于支配x 整洁 喜好数学和科学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不爱激动 喜爱文学艺术 主动 易于表露柔情 富于竞争x 擅长业务 谙于处世 富于冒险精神 决策果断 行动中常以主将自居 富于自信心 不怕受攻击 雄心勃勃 … (海德,第166页) 在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医生采用荷尔蒙研究,生理学指标研究法采用了这样一些指标:生理女x指喜欢婚姻和婚礼,重婚姻轻事业,喜欢婴儿和儿童,儿时喜欢玩娃娃等。生理男x的证据则包括:喜欢活动量大的游戏和玩具,自信,想g事业,认为事业比家庭、做父母重要等。(tripp; 175)作这种划分的人们并不一定持有孰优孰劣的观点,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二者只是角s不同,价值是相同的;另一些人则为两x的不同气质赋予了或高或低的价值。 这场关于两x气质的旷r持久的论争在哲学层面集中在以下几对概念上: 第一是关于感情与理x的区分 (亦有浪漫与理智的概括方法)。在感情与理x的问题上,西方文化中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女人天生富于感情,缺乏理x,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奥托。威林杰的著作《x与x格》颇有代表x,他说:女人根本不懂人必须根据原则行动的道理,由于她没有连续x,她体会不出对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逻辑佐证的必要,她可以被认为是“逻辑上神志不清的”。他首先将女人等同于r体,继而又将其等同于无意识的x欲;最后等同于消极被动的兽欲。(转引自格里尔,第102,107页) 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曾说:“女人只是长大的孩子;她们有着娱人的口舌,有时显得机灵,但却没有实在的理x或理智……事实上她们只有两种情感:虚荣和爱情。”(转引自海斯,第226页)≈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书包 网 。 想百~万\小!说来书包网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3)
在女x运动内部,有些人比较强调理x,例如穆勒和沃斯通克拉夫特;另一些人如福勒 (argaret fuller) 则更强调浪漫。然而,极少有人能够对感情…理x这一划分本身提出挑战。直到后现代女x主义出现后,这一状况才有改变。女x主义者认为,浪漫主义和浪漫文化已经成为加强x等级分层秩序的文化工具,其中包括s情主义 (eroticis),女x的x的私人化和美人理想对女x的压抑。(pearsall; 110) 第二是关于自然 (nature) 和文化 (culture) 的x别归属。很多人相信,女x更接近自然,男x更接近文化。理由有:女人的r体看去更接近自然;女人的社会角s更接近自然;女人的心理更接近自然。不同意这种划分的人们则反驳说:女人并不比男人更接近于自然,男女两x都是有意识的,也都会死去,没有什么现实的证据表明一种x别比另一种x别更接近自然,或更远离自然。 第三是关于哺育x的问题。人们容易把哺育x同女x联系在一起,认为由于女x的生育和哺r活动,使她们具备了一种养育的特x,并使她们更乐意从事养育x职业,如护士、保育员等。但也有人提出,虽然生育的功能把男女两x分开了,但是这个因素对于两x从事职业的影响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在西方社会中,医学主要是男人的事业,但是在前苏联,它主要是女人的事业;在欧洲,农业主要是男人的事业,在第三世界国家,农业却主要是女人的工作。尽管如此,人们注意到,有些差别是跨文化普遍存在的,例如男女两x的生理差别;女x较多地照顾孩子;以及男x的价值占统治地位的现象等。 第四是关于攻击x问题。人们总是把攻击x与男x联系在一起,把柔顺与女x联系在一起。当人们衡量男人时,所用的标准是强壮、粗犷、能g、自信;当衡量女人时,所用的标准则是娇小、细致、软弱、体贴、美丽、优雅等。还有社会生物学家试图从进化论角度来解释男x的攻击x,他们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为什么多数动物的雄x比雌x身体大、较有攻击x?这是雄x动物为了获得与雌xj配的特权而在自己x别中开展竞争的结果。雄x搏斗,雌x选择。攻击x适合于雄x的竞争,所以攻击x是xj选择的产物。(海德,第69页) 第五是关于公众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在女x主义对现存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中,有一种被她们称为“领域划分”意识形态 (‘separate spheres’ ideology),主要是指把人类活动的领域划分为两个,一个是公众领域;一个是私人领域。这一意识形态认为,公众领域是男人的活动领域;而私人领域才是女人的活动领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区分。女x主义认为,“领域划分”这一意识形态贬低了私人领域的价值;私人领域不仅是x政治和x压制的基本领域,而且对公众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这一意识形态的分析认为,由于挣钱工作与家庭的分离,强化了男人是家庭供养人的观念。人们大都认为,女人与生俱来的位置是在家里,是以家庭这个私人世界为其主要活动领域的;而男人则以工作和政治这些公众世界为主。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谚语:男人为土地而生,女人为炉灶而生;男人为剑而生,女人为针而生;男人用头脑,女人用心灵;男人发命令女人服从;除此之外的一切只会扰乱人心。(bryson; 51) 无论是强调两x相同还是强调两x相异的女x主义者都认为,在精神与r体、理x与感情、文化与自然、公众与私人这些划分中,男x总是自然而然地被划在好的一方,女x则被划在坏的一方。强调相同的一派女x主义者认为,女x在精神、理x、文化、公众领域同男x拥有相同的能力,或者说可以同男x做得一样好;而强调相异的女x主义者则认为,女x的r体、感情、自然和私人领域的特征不仅同男x的那些特征同样重要,而且可能更有价值。 中国文化首创出y与y的概念,并传到西方,许多人认为,这一划分是遍及所有的文化、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本身的。班昭所作《女诫》中说:“yy殊x,男女异行。y以刚为德,y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中国人对于男女两x特征尤其是智力方面特征的概括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s,其底蕴是yy调和,yy互补。例如,中国学者强调,男女两x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智商基本相同。他们将两x智能特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认知方式看,女x的味觉、触觉、听觉等比男x敏感,女x的阅读能力强,注意力集中,靠书本和课堂听讲获取知识能力强,但由于女x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差一些。第二,从记忆方式看,不论机械记忆还是理解记忆,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女x均优于男x。第三,从思维方式看,女x感情较细腻,形象思维好,言语表达流畅,只是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比男x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一些。第四,从运用知识的能力看,女x较男x强,具有丰富的联想力,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但是灵活x和实际能力不如男子。第五,从发掘问题能力看,女x较男x观察力强。第六,智力分布较均衡,成绩最好与最差的两端,男生所占的比例超过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居多;平均成绩男女并无明显差别。第七,从女x的大脑发育看,女x的大脑皮层比男子的更厚一些,这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力地证明,“女人的智力不如男子”的传统观点是不科学的,应当予以摈弃。(况世英等,1988;徐南,1991年)≈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4)
在此基础上有人进一步指出,由于在工业社会中,依赖体力的工作越来越少,需要智力和技术的工作越来越多,只要女x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受教育和训练的机会,她们在智力和技术上就没有理由比男子差。因此,过分强调两x角s分工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害。 3、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女x主义认为,对x别气质的传统看法已经成为一种对女x的压制力量,它甚至会影响到人们对精神健康的评价标准。一个以精神病医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表明,他们头脑中精神健康的标准因x别而不同:他们对健康、成熟的成年男子的描述与对精神健康的成年人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其中包括独立x、冒险意识和自我肯定等;而他们对精神健康的成年女子的描述却包括温顺、依赖、易于为小事激动等。由此可见,传统的男子气质被医生看作是心理健康的规范和标准,这就使女x受到双重约束:一方面,如果她们打算做个健康、成熟的成年人,就很可能被戴上不正常的帽子 (有男子气的女人);另一方面,如果她们用传统文化对健康成熟女子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举止,必然会感到忧郁,不满足和受到多种精神困扰。(雷泽蒂等,1993年) 因此,一些西方女x主义者激烈批判对所谓女x气质的规范化,认为这是男x文化对女x的压制手段。她们对弗洛伊德“忌妒”论的抨击特别激烈:忌妒理论认为,女x胆敢追求生理上达不到的境界,是女x受罪的根源,谁若渴望过一种较少羞辱和约束的生活,谁就会立即被说成是不自然的,是遗传身分的变异。一个女人想反抗“女人味”即女x的气质、地位和角s,便会被看作近于精神病,因为正如“生理就是命运”一样,女人味就是她的命运。(转引自王政,1993年) 一个轰动西方的、对人们在x别问题上的思维定式具有颠覆x的发现是玛格丽特·米德 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与西方大相径庭的x角s的考察。她发现,虽然这三个原始部落座落在方圆100英里以内,但其x角s规范却完全不同,尤其有趣的是,这三种规范又全都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x角s规范。其中第一个部落中,男女两x的行为模式都像西方文化中对女人的行为规范要求一样,即一种柔和的行为方式,在西方人眼中是“女x的”和“母x的”;第二个部落中,男女都如西方男x的行为方式,即一种残忍的富于攻击x的行为方式,脾气暴烈,敢作敢为,在x生活上积极主动,“具有男子气概”;第三个部落中,男人的行为就像西方文化中女人的传统行为方式——敏捷,负责购物,所负责任较女人为小,并在感情上依附于女人;而女人却个个精力充沛,善于经营,而且不事奢华,是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管理者。(米德,第2页) 米德以她对原始部族的研究为女x主义理论提供了新鲜的证据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她的重要发现表明:世界上各个社会都有x别分工;这种分工的原因并非仅仅源于女x的生理功能;某种x格特质被认为是男x气质还是女x气质是因文化而各异的,因而是人为的,并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尽管许多文化中都盛行男主外女主内,但的确也有男主内女主外的文化。米德的发现可以作为反本质主义的证据。 波伏瓦的观点也接近于反本质主义的观点,有一次,当记者问她如何看待“女人天生比男人爱和平,女人是生命的孕育者,男人是天生的破坏者”这种说法时,波伏瓦说:“那真是荒唐,因为女人应当从人而不是从女人的立场出发来争取和平。这种论辩是无意义的,因为如果说女人们是母亲,男人们就是父亲。……总之,不管人们如何假借女x气质或女x本能的名义鼓励女x为争取和平奋斗,女x应永远丢弃这种‘女x’论证。这纯粹是男人的诡计,要使女x地位降低到只具生殖能力而已。其实女人只要有了权力,其行为就与男人无异,绝无例外。你看甘地夫人、梅厄夫人、撒切尔夫人及其他,她们当然不会突然变成慈悲或和平的天使。”(波伏瓦,牧原编,第267页) 后现代女x主义者激烈批评x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它的主要论点在于,否定把两x及其特征截然两分的作法,不赞成把女x特征绝对地归纳为r体的、非理x的、温柔的、母x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x特征归纳为精神的、理x的、勇猛的、富于攻击x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种观点强调男女这两种x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认为每个男x个体和每个女x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它反对西方哲学中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因此它要做的不是把这个男女对立的二元结构从男尊女卑颠倒成女尊男卑,而是彻底把这个结构推翻,建造一个两x特质的多元的、包含一系列间s的s谱体系。这种观点虽然听上去离现实最远也最难懂,但它无疑具有极大的魅力,它使我们跳出以往的一切论争,并且为我们理解x别问题开启了一个新天地。 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女x运动把反对小学教材中有歪曲女x形象的内容提上了r程,因为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关于女x的错误的刻板印象。但是,像葡萄牙女x地位委员会“改变方案”组那样有系统、有组织的工作,还是第一次。所谓“改变方案”就是改变对女x态度方案。“改变方案”的发起人是位教育心理学家。她认为应该从尚未形成男女不同概念的幼儿开始进行教育。在里斯本,她们选了五所小学作为试点。她们制定了一份调查表格,让每个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孩子们在男女观念方面的状况,然后有针对x地进行教育。如女孩子天x就是胆小怕事、羞羞答答的;男孩子是大胆泼辣、无所畏惧的;女孩子生来爱美,要注意梳妆打扮;男孩子注意的是知识、爱好学问;女孩子应该玩娃娃、过家家;男孩子才玩汽车、玩动脑筋的游戏;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带孩子、管家务、依靠丈夫;男孩子将来才是在外面挣大钱、g大事的;在家里妈妈总是比爸爸忙,妈妈做饭,爸爸读报,妈妈打毛衣,爸爸看电视,因为家务活是妈妈的本职等等。“改变方案”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从幼年时代起,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新的观念:男女都是一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不论在学校里、家庭生活中和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都没有理由因x别不同而有所区别。所谓男x职业、女x职业都是人为的。在家庭中家务由女x承担并非天经地义。教育女孩子要泼辣大胆些,不要自卑,而男孩子应该温柔细致些。教育女孩子要胸怀大志,树立男孩子能g的自己也一定能g的雄心。教育男女孩子自幼要互相了解、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而这种尊重绝不是停留在表面上那种“女士先行”的形式上的尊重,而是实实在在地尊重女孩子的人格,承认她们的才g,平等地对待她们。(陆颂和,1986年)≈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5)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传媒却在讨论女x的“男x化”问题。这一讨论同上述西方女x主义者涉及的是同一问题,但方向完全相反——西方女x主义的努力方向是试图模糊x别区分,使女孩更“男x化”,使男孩更“女x化”;而中国的传媒却希望将被弄模糊的x别差异重新加强,使女人“更像女人”,使男人“更像男人”。 中国传媒提醒人们注意女x解放中蕴含的一种“危险”,即漠视女x特征的危险。有一位记者举例说,他参加过一次“中国新时期女x电影研讨会”,落座前排的女导演个个状如铁塔,声如洪钟;而坐在后排的男x评论家、理论家们倒是纤眉细指,低声低语。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他感到痛苦。这位观察者援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旨在说明女x丧失其x别特征是一种“异化”。他还断言:女x与生俱来的温柔、慈悲、耐心、细致等特长不会随着社会政治与生产关系的改变而改变。(马凡,1988年) 的确,我国从五十年代鼓励女x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以来,“男女不分”成为时尚,它既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挑战。这一时尚在文革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它不仅表现为女人要同男人g一样的事情,而且达到有意无意地掩盖男女两x生理心理差异的程度。那个时代造就了一批自以为有“男x气质”或被男人看作有“男x气质”的女x。在那时,女人不仅要掩饰自已的女x特征,而且对于想表现出女x特征的意识感到羞惭,觉得那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东西。八十年代以来,女x的x别意识在沉寂几十年之后重新浮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女x开始重新注重衣着化妆,表现“女x特征”的意识一旦苏醒,立即变得十分炽烈。女x意识的复苏还表现在大量的影视作品中。 在否定文革中女人的“男x化”的过程中,又有人矫枉过正,表述了一种近似本质主义的思想:由于女x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因而对生命有着本能的热爱,这种热爱生命的天x,使女x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态。现代工业社会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常常使人忘记了“人是生物”这一点,而生物离开生物x活动,就不可能获得幸福。如果男x文化将使生命变成机械并使其遭到毁灭,女x就必须履行自己作为生命的创造者和养育者的职能,发挥母x和女x独特的社会作用。这类思想的本质主义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假定由于女x能生育,就“本能地”热爱生命;可是男人也为生命贡献了j子,也是生命的“直接”创造者,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对生命本能的热爱”呢?其次,它假定男x文化“将生命变成机械”,女x文化强调人的“生物x”,这是缺乏证据的。此类说法同西方有人将男x同“文化”联系在一起、将女x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如出一辙,而这种划分是本质主义的。 这种本质主义的x别观念深入到社会意识中,有时甚至以科学知识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前所述,人们在分析男女两x特质上的差异时都相信:女x逻辑思维不如男x;女x重感情,男x重理x等等。女x是否比男x更重感情?人们以为这是一个先验的事实,其实它却存在着极大的疑点。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观念,没有实验的证据可以证明,女x比男x更重感情;毋宁说,人类中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感情;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女人,后者亦不一定是男人。换言之,有些男人是重感情的,也有些女人是不重感情的。把重感情当作女x整体的特征是错误的;而把它当成是天生如此更是本质主义的。 中国的传统x别观念与西方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西方人往往把男女两x的关系视为斗争的关系,而中国人则长期以来把男女关系视为协调互补的关系。yy调和、yy互补这些观念一直非常深入人心。但是,这并不能使中国人摆脱本质主义的立场,即把某些特征归为“男x气质”;把另一些特征归为“女x气质”;而且认为这些气质的形成都是天生的。后现代女x主义反对本质主义的立场对于上述文化理念来说是颇具颠覆x的,因为它根本否认所谓男x与女x的截然两分。对于深信yy两分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立场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比西方人更难接受。这倒颇像法国和英国革命史上的区别:法国压迫愈烈,反抗愈烈,双方势不两立,结果是流血革命,建立共和;英国温和舒缓,双方不断妥协退让,结果是和平的“光荣革命”,保留帝制。在两x平等的进程中,西方女x主义激昂亢奋,声s俱厉,轰轰烈烈,富含对立仇视情绪;而中国女x运动却温和舒缓,心平气和,柔中有刚,一派和谐互补气氛。但是在我看来,也正因为如此,若要中国人放弃本质主义的观念,恐怕比西方更加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 4、如何看待两x刻板印象 两x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实的存在呢? 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所谓男x气质和女x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即使男女两x确实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这差异也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x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即使是生理x别也不纯属于生理领域。由于x别是社会建构而成的,因此,政治、社会和道德都会对r体发生影响。≈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 书包网最好的网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6)
在自然(nature)还是养育(nurture)、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上,可以肯定地说,在男x气质与女x气质、同x恋与异x恋的形成过程中,养育的作用比自然的作用更重要;后天的因素比先天的因素更重要。正如第一代女x主义理论家穆勒所说:关于女x神经敏感、不适合于家庭生活以外之事,爱动,易变,不能坚持,易受影响,因此不适合做高级严肃的事务。这是精神活力的浪费,如果把它引到一个具体目标,这种状态就会终止。所谓女x的旗帜全是教养的结果,“一如自从‘发歇斯底里’和晕厥已不再时髦,我们就看到它们几乎绝迹了”。(穆勒,第312页) 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出发,对x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可以作出下列理论解释: 第一种是认知理论:从小灌输的信息和参照体系形成了x别的刻板印象。 第二种是社会角s理论:社会环境强化了x别信念。人们一般期望社会劳动者要积极活跃,而持家者应当富于j际x。这一期望要求符合规范的行为,因此公司雇员工作努力,持家者则富于团队精神。行为者本人和周围的人都促进符合规范的行为。男x不成比例地成为雇员,女x不成比例地成为家庭主妇。因此男x看上去更有力量,女x看上去更善于j际。 第三种是社会认同理论,它强调动机因素。刻板印象可以是一个群体的认知过程,而不仅发生在个人的头脑中。每个人都要在积极的群体中获得正面的身份认同。 第四种是权力的观点,强调社会结构因素,认为个人与群体是有意保持x别刻板印象的,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压低其他群体的地位。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男x气质和女x气质的区分是维持社会控制的工具(x别秩序)。x别刻板印象的直接后果是:限制知识的探索,误以为某种x别就是某种样子的;限制有独立目标的行为,要求按照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女x对“女x气质”的焦虑像男x对“男x气质”的焦虑一样久远。这种焦虑就是来自遵从x别气质规范的压力。 人相信x别有差异,赞同许多刻板印象的x别差异,并且认为全社会都是这样看的。人按照他人的x别刻板印象的期望来行动,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x别刻板印象的自我建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按照x别的刻板印象来做事情。 女x对男x化感到恐惧,冷峻、富于攻击x、有野心、忽视孩子、高智商的女x被视为不够“女x”的女人。男x对女x化同样感到恐惧,怕人说自己有“女人气”“娘娘腔”。 女x把自己的男x气质、男x技巧掩盖起来。她们在同男技工一起工作时,把一些高明的建议假装成是“幸运的猜测”,以掩饰自己是个很懂行的人。 男人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人际关系互动支持结构和相互依赖链,所有的社会都如此。男人在男权制系统中保有权力,同时也伴有痛苦的矛盾:他们必须压抑情感,变得异化和孤独。女x运动增加了男x的痛苦,但是有望将男x权力与男x的痛苦一起消灭。 总之,在对x别刻板印象的遵从的过程中,x别刻板印象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僵硬,越来越固定,越来越不容“越轨”,它最终建立起一种x别的秩序,限制了人的自由。 在21世纪,x别刻板印象已经越来越过时。在女x普遍就业的今天,很难说在女x的生活和x格中的女x气质是否多于男x气质。许多女x家内、家外、家庭、事业都很出s、成功。互联网上没有年龄,没有种族,没有x别,没有健康疾病,没有强弱之分,只有精神和心灵。x别刻板印象已经无从谈起。在新的时代,x别刻板印象已经式微,一个x别气质上的多元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关于x问题的论争(1)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西方x观念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而在中国这个变化发生于20年前。西方从维多利亚时代要遮盖钢琴腿以免引起下流联想,到在海滩上可以暴露腿、胸和臀,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改变了对男女两x的看法,对x的看法。 美国x学家盖格农认为:x学时代是从1890年开始的,其间x研究者和活跃分子试图将x导入“科学”领域。最大规模的几次x学调查是:金西,12000例,1948…1953年;海特,15000例,1972…1986年;英国,20000例,1994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10000例。 60年代以来,x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成为一个公众和学术话语的题目;到了80年代,x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论争的题目,又是大众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因素。x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与家庭有关的x;x行为本身;x与母x;生育控制;堕胎与生育权利;x作为商品——卖y业与s情业等等。对于女x主义来说,有关x的问题地位尤其特殊,因为x是女x研究的一个主要自变量。 1、 女x主义在x问题上的分歧 女x主义者在x问题上的观点有很大差异。弗里丹把它放在次要地位,她认为,只要女x获得了社会平等,x问题就会自行解决;格里尔尽管不反对异x爱,但却要求解放了的女x不要结婚;费尔斯通则号召“在每间卧室中进行革命”;同x恋女x主义者倾向于把x解放摆在更为重要的地位,既要争取两x平等,又要争取x倾向选择的自由,她们争取女x解放的根本动机是x解放,并认为只有通过完全摆脱异x恋才能实现女x的x解放。 虽然女x主义者在x的问题上观点各异,但是概括起来,可以被大致划分为两个阵营——激进派阵营和自由派阵营。从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女x主义内部出现了关于x问题的激烈论争,这一论争使得两个阵营渐趋成型。激进派倾向于对x的基本否定,被称为否定x的一派(anti…sex);自由派倾向于对x的基本肯定,被称为肯定x的一派(pro…sex)。它们的论争引起了人们对两个问题的关注,一个是女x运动与x自由的关系;另一个是女x运动内部差异所具有的含意。 x与两x不平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女x主义内部最富争议x的问题。大多数女x主义者都认为,男x在经济和社会上的权力影响到他们与女x的x关系;女人在x的权利和权力上与男人是不平等的;双重标准的问题普遍存在。女x运动向传统的x观念提出挑战。传统x观念认为,如果一个男人与许多女人有x关系,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可如果一个女人同许多男人有x关系,她便失去了身分和尊严。这种男女双重标准对女人显然是不公平的。此外,女x运动最常提到的一个要求是,“男人不应当把女人当作仅仅是一个x对象 (sex object)”。女x主义向男x压迫与女x屈从的秩序挑战:过去一向是男人控制女人的x,男人“播种”,女人则应准备接受痛苦,被“耕耘”,被穿透;男人就像拥有土地和财产一样,也拥有妻子的x、生育能力以及她zg的产品。 激进女x主义的x观点认为:异x恋x关系一般具有x客体化特征(男x是主体和主人;女x是客体和奴隶),它导致男x对女x的x暴力。女x主义应当拒绝任何导致或将男xx暴力“正规化”的x实践。作为女x主义,我们应当通过发展我们自己的x的优先权来控制女x的x,它与男x的x不同——更关注亲密关系,较少表演x。理想的x关系是发生在充分自愿的、平等的伴侣之间的,他们有感情卷入,不扮演两极角s。(ar;al。; 314) 激进女x主义在x问题上的代表人物是麦金农和德沃金(ad dwork)。她们两个人的名字
第 10 部分
欲望文
第 10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实现,而不仅仅是男女平等。这是对一个多世纪女x运动最粗略的概括,是女x运动总的走势。 女x运动内部关于两x的同与异的争论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第一个层面是抽象的哲学层面,其争论焦点是男女两x基本x质和x格特征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功能主义层面,其争论焦点在于男女两x是否有或应该有不同的社会角s与功能;第三个层面是体制层面,争论的是女x是否应当在制度和立法上争取到与男x不同的待遇。 弗里丹在《女x的神话》中曾引用过美国一位参议员在1866年发表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如果给女x以平等权利,就会毁掉她们那种“十分温顺柔和的天x,正是这种天x,使得她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和斗争退避三舍,绝不参与”,“她们有比别人更崇高更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在静处幽居之中造就未来男子的x格。她们的使命是在家里,当男人从生活的斗争中回到家里来后,用她们的奉迎和柔情去抚慰男人激动的心,而不是自己投身进去,在生活的斗争中火上浇油。”那些老式的保守主义者对争取女x财产权、就业权和选举权的女x主义者痛心疾首地说:“看来她们对自己失去女x特征还不满足,她们还想让全国每一个女人都失去女x特征。”还有人给那位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席州立议的女x格里凯姆写信说:“女人的能力就是她对别人的依附,正如葡萄藤,其力量和魅力就在于依附棚架,将一串串果实半遮半掩,如果葡萄藤也想像榆树那样,绿荫盖地,自由自在,那么,它不仅结不出果实,还会落入尘土,丢尽脸面。”弗里丹批判了那种以科学面目出现、实质是歧视女x的伪科学,她引了一段这种伪科学的典型观点:“所有的观察资料都表明了这样的事实:理x的女x是男x化的;在她身上,热烈、直觉的知识屈从于冰冷无益的思想。……社会心理学上的规律是这样的:女x受教育越多,就越有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x生活失调;在同一组女x中,x生活失调越严重的人,生的小孩就越少……她们不仅在生孩子方面,还在x快感方面,都已经失去了女x的特征。”(弗里丹,第102、110、210、229、256、257、417页) 弗里丹在她的书中还批判了弗洛伊德对女x心理的错误概括,其矛头主要指向关于阉割情结和y具羡慕的观点。弗里丹对弗洛伊德的批判颇有道理,理由如下:第一,认为男x比女x在身体构造上更完备是言之不能成理的:虽然男x有女x没有的器官,可女x也有男x没有的器官,只是有差异而已,谈不上两x中有哪一x在身体构造上是不完备的,或某一x比另一x更完备或更不完备;第二,没有证据表明女x对没有男x生殖器普遍感到“耿耿于怀”或“受到伤害”;个别女人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可能的;但同样可以找到个别男人对没有zg感到“耿耿于怀”或“受到伤害”;第三,即使女x真的以为自己比男x缺少一样器官,也没有证据表明女x就会因此而普遍地感到自己处境低劣,因而变得郁郁寡欢。 生育在女x运动和女x主义思想史中始终占据着独特的重要位置,因为生育对于男人来说是暂时的和他人的事情;而对于女人来说,它却是一件长时间的自身的事情。与此一脉相承的是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即母x的问题。早期的女x运动认为,女x在共同的人类精神上与男x是平等的,但是在育儿和母亲的社会功能上同男x相异。在争取男女平权的过程中,社会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剩什么了,剩下的问题要靠生理学来解决了。因此,波伏瓦和费尔斯通都曾主张,想要实现x别的平等,女x“必须要克服生育这一特殊x”(barrett and phillips; 129)。≈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2)
这一观点的极端不现实使得许多人难以接受。于是,与此相对立的观点主张,女人不应该变得“像男人”。这种观点来自两个方向:反女x主义的方向和赞美母x的方向。前者希望“女人要有女人样子”,所谓“女人样”还是传统中的温柔驯顺的那一套;后者则认为,西方文化中有一种对r体的深刻的仇恨与恐惧,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充分肯定和赞美女人的身体及其繁衍和哺育的能力;赞美女人的爱和平和关心他人,反对男x的好斗和自私自利。结果引起了同与异之间的长期论战。在这一论战中,以波伏瓦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女x主义站在"相同"即平等一边;激进女x主义站在“相异”一边。这一论争建立在r体与精神,自然与文化的两分的基础之上,争论的是二者孰轻孰重——是r体和自然更重要,还是精神和文化更重要。 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两x的差异有时被夸大,有时被否认。在x别差异被夸大时,就强调女人的抚育特征和不善于理x思维等特点,使x别的等级制合法化;在x别差异被否定时,就忽略女x的特殊利益和问题,如x暴力、扰和女x对男x的经济依赖等问题对女x的伤害。长期以来,女x所面临的选择或者是被排除在权力机制之外,或者是被同化在男x的y影里,女x独特的价值一直难以实现。 2、x别与气质 主张两x气质不同的人们对男女的特质做了大量的区分和概括,例如:科学对诗意;活力对和谐;力量对美丽;智力对爱情;理x对浪漫等等。 (两x气质的划分可参见下表) 两x气质 … 男x气质/主体 女x气质/客体 … 认知主体/自我/独立x/主动x 认知客体/他者/依赖x/被动x 主体x/理x/事实/逻辑/y刚 客体x/情感/价值/非逻辑/y柔 秩序/确定x/可预见x/控制x 无序/模糊x/不可预见x/服从x 精神/抽象/突变x/自由/智力 r体/具体/连续x/必然/体力 文化/文明/掠夺x/生产/公众x 自然/原始/被掠夺x/生殖/私人x … (peterson and runyan,25) 美国人观念中定型化的x格特征 … 社会尊崇的男x特征 社会尊崇的女x特征 … 富于攻击x 圆通机敏 富于独立x 文雅温柔 不感情用事 为他人的感情很敏感 不易受他人影响 虔诚 富于支配x 整洁 喜好数学和科学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不爱激动 喜爱文学艺术 主动 易于表露柔情 富于竞争x 擅长业务 谙于处世 富于冒险精神 决策果断 行动中常以主将自居 富于自信心 不怕受攻击 雄心勃勃 … (海德,第166页) 在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医生采用荷尔蒙研究,生理学指标研究法采用了这样一些指标:生理女x指喜欢婚姻和婚礼,重婚姻轻事业,喜欢婴儿和儿童,儿时喜欢玩娃娃等。生理男x的证据则包括:喜欢活动量大的游戏和玩具,自信,想g事业,认为事业比家庭、做父母重要等。(tripp; 175)作这种划分的人们并不一定持有孰优孰劣的观点,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二者只是角s不同,价值是相同的;另一些人则为两x的不同气质赋予了或高或低的价值。 这场关于两x气质的旷r持久的论争在哲学层面集中在以下几对概念上: 第一是关于感情与理x的区分 (亦有浪漫与理智的概括方法)。在感情与理x的问题上,西方文化中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女人天生富于感情,缺乏理x,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奥托。威林杰的著作《x与x格》颇有代表x,他说:女人根本不懂人必须根据原则行动的道理,由于她没有连续x,她体会不出对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逻辑佐证的必要,她可以被认为是“逻辑上神志不清的”。他首先将女人等同于r体,继而又将其等同于无意识的x欲;最后等同于消极被动的兽欲。(转引自格里尔,第102,107页) 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曾说:“女人只是长大的孩子;她们有着娱人的口舌,有时显得机灵,但却没有实在的理x或理智……事实上她们只有两种情感:虚荣和爱情。”(转引自海斯,第226页)≈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书包 网 。 想百~万\小!说来书包网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3)
在女x运动内部,有些人比较强调理x,例如穆勒和沃斯通克拉夫特;另一些人如福勒 (argaret fuller) 则更强调浪漫。然而,极少有人能够对感情…理x这一划分本身提出挑战。直到后现代女x主义出现后,这一状况才有改变。女x主义者认为,浪漫主义和浪漫文化已经成为加强x等级分层秩序的文化工具,其中包括s情主义 (eroticis),女x的x的私人化和美人理想对女x的压抑。(pearsall; 110) 第二是关于自然 (nature) 和文化 (culture) 的x别归属。很多人相信,女x更接近自然,男x更接近文化。理由有:女人的r体看去更接近自然;女人的社会角s更接近自然;女人的心理更接近自然。不同意这种划分的人们则反驳说:女人并不比男人更接近于自然,男女两x都是有意识的,也都会死去,没有什么现实的证据表明一种x别比另一种x别更接近自然,或更远离自然。 第三是关于哺育x的问题。人们容易把哺育x同女x联系在一起,认为由于女x的生育和哺r活动,使她们具备了一种养育的特x,并使她们更乐意从事养育x职业,如护士、保育员等。但也有人提出,虽然生育的功能把男女两x分开了,但是这个因素对于两x从事职业的影响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在西方社会中,医学主要是男人的事业,但是在前苏联,它主要是女人的事业;在欧洲,农业主要是男人的事业,在第三世界国家,农业却主要是女人的工作。尽管如此,人们注意到,有些差别是跨文化普遍存在的,例如男女两x的生理差别;女x较多地照顾孩子;以及男x的价值占统治地位的现象等。 第四是关于攻击x问题。人们总是把攻击x与男x联系在一起,把柔顺与女x联系在一起。当人们衡量男人时,所用的标准是强壮、粗犷、能g、自信;当衡量女人时,所用的标准则是娇小、细致、软弱、体贴、美丽、优雅等。还有社会生物学家试图从进化论角度来解释男x的攻击x,他们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为什么多数动物的雄x比雌x身体大、较有攻击x?这是雄x动物为了获得与雌xj配的特权而在自己x别中开展竞争的结果。雄x搏斗,雌x选择。攻击x适合于雄x的竞争,所以攻击x是xj选择的产物。(海德,第69页) 第五是关于公众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在女x主义对现存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中,有一种被她们称为“领域划分”意识形态 (‘separate spheres’ ideology),主要是指把人类活动的领域划分为两个,一个是公众领域;一个是私人领域。这一意识形态认为,公众领域是男人的活动领域;而私人领域才是女人的活动领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区分。女x主义认为,“领域划分”这一意识形态贬低了私人领域的价值;私人领域不仅是x政治和x压制的基本领域,而且对公众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这一意识形态的分析认为,由于挣钱工作与家庭的分离,强化了男人是家庭供养人的观念。人们大都认为,女人与生俱来的位置是在家里,是以家庭这个私人世界为其主要活动领域的;而男人则以工作和政治这些公众世界为主。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谚语:男人为土地而生,女人为炉灶而生;男人为剑而生,女人为针而生;男人用头脑,女人用心灵;男人发命令女人服从;除此之外的一切只会扰乱人心。(bryson; 51) 无论是强调两x相同还是强调两x相异的女x主义者都认为,在精神与r体、理x与感情、文化与自然、公众与私人这些划分中,男x总是自然而然地被划在好的一方,女x则被划在坏的一方。强调相同的一派女x主义者认为,女x在精神、理x、文化、公众领域同男x拥有相同的能力,或者说可以同男x做得一样好;而强调相异的女x主义者则认为,女x的r体、感情、自然和私人领域的特征不仅同男x的那些特征同样重要,而且可能更有价值。 中国文化首创出y与y的概念,并传到西方,许多人认为,这一划分是遍及所有的文化、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本身的。班昭所作《女诫》中说:“yy殊x,男女异行。y以刚为德,y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中国人对于男女两x特征尤其是智力方面特征的概括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s,其底蕴是yy调和,yy互补。例如,中国学者强调,男女两x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智商基本相同。他们将两x智能特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认知方式看,女x的味觉、触觉、听觉等比男x敏感,女x的阅读能力强,注意力集中,靠书本和课堂听讲获取知识能力强,但由于女x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差一些。第二,从记忆方式看,不论机械记忆还是理解记忆,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女x均优于男x。第三,从思维方式看,女x感情较细腻,形象思维好,言语表达流畅,只是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比男x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一些。第四,从运用知识的能力看,女x较男x强,具有丰富的联想力,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但是灵活x和实际能力不如男子。第五,从发掘问题能力看,女x较男x观察力强。第六,智力分布较均衡,成绩最好与最差的两端,男生所占的比例超过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居多;平均成绩男女并无明显差别。第七,从女x的大脑发育看,女x的大脑皮层比男子的更厚一些,这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力地证明,“女人的智力不如男子”的传统观点是不科学的,应当予以摈弃。(况世英等,1988;徐南,1991年)≈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4)
在此基础上有人进一步指出,由于在工业社会中,依赖体力的工作越来越少,需要智力和技术的工作越来越多,只要女x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受教育和训练的机会,她们在智力和技术上就没有理由比男子差。因此,过分强调两x角s分工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害。 3、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女x主义认为,对x别气质的传统看法已经成为一种对女x的压制力量,它甚至会影响到人们对精神健康的评价标准。一个以精神病医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表明,他们头脑中精神健康的标准因x别而不同:他们对健康、成熟的成年男子的描述与对精神健康的成年人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其中包括独立x、冒险意识和自我肯定等;而他们对精神健康的成年女子的描述却包括温顺、依赖、易于为小事激动等。由此可见,传统的男子气质被医生看作是心理健康的规范和标准,这就使女x受到双重约束:一方面,如果她们打算做个健康、成熟的成年人,就很可能被戴上不正常的帽子 (有男子气的女人);另一方面,如果她们用传统文化对健康成熟女子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举止,必然会感到忧郁,不满足和受到多种精神困扰。(雷泽蒂等,1993年) 因此,一些西方女x主义者激烈批判对所谓女x气质的规范化,认为这是男x文化对女x的压制手段。她们对弗洛伊德“忌妒”论的抨击特别激烈:忌妒理论认为,女x胆敢追求生理上达不到的境界,是女x受罪的根源,谁若渴望过一种较少羞辱和约束的生活,谁就会立即被说成是不自然的,是遗传身分的变异。一个女人想反抗“女人味”即女x的气质、地位和角s,便会被看作近于精神病,因为正如“生理就是命运”一样,女人味就是她的命运。(转引自王政,1993年) 一个轰动西方的、对人们在x别问题上的思维定式具有颠覆x的发现是玛格丽特·米德 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与西方大相径庭的x角s的考察。她发现,虽然这三个原始部落座落在方圆100英里以内,但其x角s规范却完全不同,尤其有趣的是,这三种规范又全都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x角s规范。其中第一个部落中,男女两x的行为模式都像西方文化中对女人的行为规范要求一样,即一种柔和的行为方式,在西方人眼中是“女x的”和“母x的”;第二个部落中,男女都如西方男x的行为方式,即一种残忍的富于攻击x的行为方式,脾气暴烈,敢作敢为,在x生活上积极主动,“具有男子气概”;第三个部落中,男人的行为就像西方文化中女人的传统行为方式——敏捷,负责购物,所负责任较女人为小,并在感情上依附于女人;而女人却个个精力充沛,善于经营,而且不事奢华,是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管理者。(米德,第2页) 米德以她对原始部族的研究为女x主义理论提供了新鲜的证据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她的重要发现表明:世界上各个社会都有x别分工;这种分工的原因并非仅仅源于女x的生理功能;某种x格特质被认为是男x气质还是女x气质是因文化而各异的,因而是人为的,并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尽管许多文化中都盛行男主外女主内,但的确也有男主内女主外的文化。米德的发现可以作为反本质主义的证据。 波伏瓦的观点也接近于反本质主义的观点,有一次,当记者问她如何看待“女人天生比男人爱和平,女人是生命的孕育者,男人是天生的破坏者”这种说法时,波伏瓦说:“那真是荒唐,因为女人应当从人而不是从女人的立场出发来争取和平。这种论辩是无意义的,因为如果说女人们是母亲,男人们就是父亲。……总之,不管人们如何假借女x气质或女x本能的名义鼓励女x为争取和平奋斗,女x应永远丢弃这种‘女x’论证。这纯粹是男人的诡计,要使女x地位降低到只具生殖能力而已。其实女人只要有了权力,其行为就与男人无异,绝无例外。你看甘地夫人、梅厄夫人、撒切尔夫人及其他,她们当然不会突然变成慈悲或和平的天使。”(波伏瓦,牧原编,第267页) 后现代女x主义者激烈批评x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它的主要论点在于,否定把两x及其特征截然两分的作法,不赞成把女x特征绝对地归纳为r体的、非理x的、温柔的、母x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x特征归纳为精神的、理x的、勇猛的、富于攻击x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种观点强调男女这两种x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认为每个男x个体和每个女x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它反对西方哲学中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因此它要做的不是把这个男女对立的二元结构从男尊女卑颠倒成女尊男卑,而是彻底把这个结构推翻,建造一个两x特质的多元的、包含一系列间s的s谱体系。这种观点虽然听上去离现实最远也最难懂,但它无疑具有极大的魅力,它使我们跳出以往的一切论争,并且为我们理解x别问题开启了一个新天地。 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女x运动把反对小学教材中有歪曲女x形象的内容提上了r程,因为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关于女x的错误的刻板印象。但是,像葡萄牙女x地位委员会“改变方案”组那样有系统、有组织的工作,还是第一次。所谓“改变方案”就是改变对女x态度方案。“改变方案”的发起人是位教育心理学家。她认为应该从尚未形成男女不同概念的幼儿开始进行教育。在里斯本,她们选了五所小学作为试点。她们制定了一份调查表格,让每个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孩子们在男女观念方面的状况,然后有针对x地进行教育。如女孩子天x就是胆小怕事、羞羞答答的;男孩子是大胆泼辣、无所畏惧的;女孩子生来爱美,要注意梳妆打扮;男孩子注意的是知识、爱好学问;女孩子应该玩娃娃、过家家;男孩子才玩汽车、玩动脑筋的游戏;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带孩子、管家务、依靠丈夫;男孩子将来才是在外面挣大钱、g大事的;在家里妈妈总是比爸爸忙,妈妈做饭,爸爸读报,妈妈打毛衣,爸爸看电视,因为家务活是妈妈的本职等等。“改变方案”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从幼年时代起,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新的观念:男女都是一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不论在学校里、家庭生活中和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都没有理由因x别不同而有所区别。所谓男x职业、女x职业都是人为的。在家庭中家务由女x承担并非天经地义。教育女孩子要泼辣大胆些,不要自卑,而男孩子应该温柔细致些。教育女孩子要胸怀大志,树立男孩子能g的自己也一定能g的雄心。教育男女孩子自幼要互相了解、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而这种尊重绝不是停留在表面上那种“女士先行”的形式上的尊重,而是实实在在地尊重女孩子的人格,承认她们的才g,平等地对待她们。(陆颂和,1986年)≈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5)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传媒却在讨论女x的“男x化”问题。这一讨论同上述西方女x主义者涉及的是同一问题,但方向完全相反——西方女x主义的努力方向是试图模糊x别区分,使女孩更“男x化”,使男孩更“女x化”;而中国的传媒却希望将被弄模糊的x别差异重新加强,使女人“更像女人”,使男人“更像男人”。 中国传媒提醒人们注意女x解放中蕴含的一种“危险”,即漠视女x特征的危险。有一位记者举例说,他参加过一次“中国新时期女x电影研讨会”,落座前排的女导演个个状如铁塔,声如洪钟;而坐在后排的男x评论家、理论家们倒是纤眉细指,低声低语。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他感到痛苦。这位观察者援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旨在说明女x丧失其x别特征是一种“异化”。他还断言:女x与生俱来的温柔、慈悲、耐心、细致等特长不会随着社会政治与生产关系的改变而改变。(马凡,1988年) 的确,我国从五十年代鼓励女x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以来,“男女不分”成为时尚,它既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挑战。这一时尚在文革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它不仅表现为女人要同男人g一样的事情,而且达到有意无意地掩盖男女两x生理心理差异的程度。那个时代造就了一批自以为有“男x气质”或被男人看作有“男x气质”的女x。在那时,女人不仅要掩饰自已的女x特征,而且对于想表现出女x特征的意识感到羞惭,觉得那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东西。八十年代以来,女x的x别意识在沉寂几十年之后重新浮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女x开始重新注重衣着化妆,表现“女x特征”的意识一旦苏醒,立即变得十分炽烈。女x意识的复苏还表现在大量的影视作品中。 在否定文革中女人的“男x化”的过程中,又有人矫枉过正,表述了一种近似本质主义的思想:由于女x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因而对生命有着本能的热爱,这种热爱生命的天x,使女x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态。现代工业社会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常常使人忘记了“人是生物”这一点,而生物离开生物x活动,就不可能获得幸福。如果男x文化将使生命变成机械并使其遭到毁灭,女x就必须履行自己作为生命的创造者和养育者的职能,发挥母x和女x独特的社会作用。这类思想的本质主义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假定由于女x能生育,就“本能地”热爱生命;可是男人也为生命贡献了j子,也是生命的“直接”创造者,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对生命本能的热爱”呢?其次,它假定男x文化“将生命变成机械”,女x文化强调人的“生物x”,这是缺乏证据的。此类说法同西方有人将男x同“文化”联系在一起、将女x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如出一辙,而这种划分是本质主义的。 这种本质主义的x别观念深入到社会意识中,有时甚至以科学知识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前所述,人们在分析男女两x特质上的差异时都相信:女x逻辑思维不如男x;女x重感情,男x重理x等等。女x是否比男x更重感情?人们以为这是一个先验的事实,其实它却存在着极大的疑点。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观念,没有实验的证据可以证明,女x比男x更重感情;毋宁说,人类中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感情;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女人,后者亦不一定是男人。换言之,有些男人是重感情的,也有些女人是不重感情的。把重感情当作女x整体的特征是错误的;而把它当成是天生如此更是本质主义的。 中国的传统x别观念与西方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西方人往往把男女两x的关系视为斗争的关系,而中国人则长期以来把男女关系视为协调互补的关系。yy调和、yy互补这些观念一直非常深入人心。但是,这并不能使中国人摆脱本质主义的立场,即把某些特征归为“男x气质”;把另一些特征归为“女x气质”;而且认为这些气质的形成都是天生的。后现代女x主义反对本质主义的立场对于上述文化理念来说是颇具颠覆x的,因为它根本否认所谓男x与女x的截然两分。对于深信yy两分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立场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比西方人更难接受。这倒颇像法国和英国革命史上的区别:法国压迫愈烈,反抗愈烈,双方势不两立,结果是流血革命,建立共和;英国温和舒缓,双方不断妥协退让,结果是和平的“光荣革命”,保留帝制。在两x平等的进程中,西方女x主义激昂亢奋,声s俱厉,轰轰烈烈,富含对立仇视情绪;而中国女x运动却温和舒缓,心平气和,柔中有刚,一派和谐互补气氛。但是在我看来,也正因为如此,若要中国人放弃本质主义的观念,恐怕比西方更加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 4、如何看待两x刻板印象 两x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实的存在呢? 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所谓男x气质和女x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即使男女两x确实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这差异也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x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即使是生理x别也不纯属于生理领域。由于x别是社会建构而成的,因此,政治、社会和道德都会对r体发生影响。≈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 书包网最好的网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6)
在自然(nature)还是养育(nurture)、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上,可以肯定地说,在男x气质与女x气质、同x恋与异x恋的形成过程中,养育的作用比自然的作用更重要;后天的因素比先天的因素更重要。正如第一代女x主义理论家穆勒所说:关于女x神经敏感、不适合于家庭生活以外之事,爱动,易变,不能坚持,易受影响,因此不适合做高级严肃的事务。这是精神活力的浪费,如果把它引到一个具体目标,这种状态就会终止。所谓女x的旗帜全是教养的结果,“一如自从‘发歇斯底里’和晕厥已不再时髦,我们就看到它们几乎绝迹了”。(穆勒,第312页) 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出发,对x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可以作出下列理论解释: 第一种是认知理论:从小灌输的信息和参照体系形成了x别的刻板印象。 第二种是社会角s理论:社会环境强化了x别信念。人们一般期望社会劳动者要积极活跃,而持家者应当富于j际x。这一期望要求符合规范的行为,因此公司雇员工作努力,持家者则富于团队精神。行为者本人和周围的人都促进符合规范的行为。男x不成比例地成为雇员,女x不成比例地成为家庭主妇。因此男x看上去更有力量,女x看上去更善于j际。 第三种是社会认同理论,它强调动机因素。刻板印象可以是一个群体的认知过程,而不仅发生在个人的头脑中。每个人都要在积极的群体中获得正面的身份认同。 第四种是权力的观点,强调社会结构因素,认为个人与群体是有意保持x别刻板印象的,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压低其他群体的地位。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男x气质和女x气质的区分是维持社会控制的工具(x别秩序)。x别刻板印象的直接后果是:限制知识的探索,误以为某种x别就是某种样子的;限制有独立目标的行为,要求按照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女x对“女x气质”的焦虑像男x对“男x气质”的焦虑一样久远。这种焦虑就是来自遵从x别气质规范的压力。 人相信x别有差异,赞同许多刻板印象的x别差异,并且认为全社会都是这样看的。人按照他人的x别刻板印象的期望来行动,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x别刻板印象的自我建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按照x别的刻板印象来做事情。 女x对男x化感到恐惧,冷峻、富于攻击x、有野心、忽视孩子、高智商的女x被视为不够“女x”的女人。男x对女x化同样感到恐惧,怕人说自己有“女人气”“娘娘腔”。 女x把自己的男x气质、男x技巧掩盖起来。她们在同男技工一起工作时,把一些高明的建议假装成是“幸运的猜测”,以掩饰自己是个很懂行的人。 男人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人际关系互动支持结构和相互依赖链,所有的社会都如此。男人在男权制系统中保有权力,同时也伴有痛苦的矛盾:他们必须压抑情感,变得异化和孤独。女x运动增加了男x的痛苦,但是有望将男x权力与男x的痛苦一起消灭。 总之,在对x别刻板印象的遵从的过程中,x别刻板印象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僵硬,越来越固定,越来越不容“越轨”,它最终建立起一种x别的秩序,限制了人的自由。 在21世纪,x别刻板印象已经越来越过时。在女x普遍就业的今天,很难说在女x的生活和x格中的女x气质是否多于男x气质。许多女x家内、家外、家庭、事业都很出s、成功。互联网上没有年龄,没有种族,没有x别,没有健康疾病,没有强弱之分,只有精神和心灵。x别刻板印象已经无从谈起。在新的时代,x别刻板印象已经式微,一个x别气质上的多元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ap;ap;nbsp≈ap;ap;nbsp≈ap;ap;nbsp≈ap;ap;nbsp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关于x问题的论争(1)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西方x观念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而在中国这个变化发生于20年前。西方从维多利亚时代要遮盖钢琴腿以免引起下流联想,到在海滩上可以暴露腿、胸和臀,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改变了对男女两x的看法,对x的看法。 美国x学家盖格农认为:x学时代是从1890年开始的,其间x研究者和活跃分子试图将x导入“科学”领域。最大规模的几次x学调查是:金西,12000例,1948…1953年;海特,15000例,1972…1986年;英国,20000例,1994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10000例。 60年代以来,x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成为一个公众和学术话语的题目;到了80年代,x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论争的题目,又是大众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因素。x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与家庭有关的x;x行为本身;x与母x;生育控制;堕胎与生育权利;x作为商品——卖y业与s情业等等。对于女x主义来说,有关x的问题地位尤其特殊,因为x是女x研究的一个主要自变量。 1、 女x主义在x问题上的分歧 女x主义者在x问题上的观点有很大差异。弗里丹把它放在次要地位,她认为,只要女x获得了社会平等,x问题就会自行解决;格里尔尽管不反对异x爱,但却要求解放了的女x不要结婚;费尔斯通则号召“在每间卧室中进行革命”;同x恋女x主义者倾向于把x解放摆在更为重要的地位,既要争取两x平等,又要争取x倾向选择的自由,她们争取女x解放的根本动机是x解放,并认为只有通过完全摆脱异x恋才能实现女x的x解放。 虽然女x主义者在x的问题上观点各异,但是概括起来,可以被大致划分为两个阵营——激进派阵营和自由派阵营。从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女x主义内部出现了关于x问题的激烈论争,这一论争使得两个阵营渐趋成型。激进派倾向于对x的基本否定,被称为否定x的一派(anti…sex);自由派倾向于对x的基本肯定,被称为肯定x的一派(pro…sex)。它们的论争引起了人们对两个问题的关注,一个是女x运动与x自由的关系;另一个是女x运动内部差异所具有的含意。 x与两x不平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女x主义内部最富争议x的问题。大多数女x主义者都认为,男x在经济和社会上的权力影响到他们与女x的x关系;女人在x的权利和权力上与男人是不平等的;双重标准的问题普遍存在。女x运动向传统的x观念提出挑战。传统x观念认为,如果一个男人与许多女人有x关系,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可如果一个女人同许多男人有x关系,她便失去了身分和尊严。这种男女双重标准对女人显然是不公平的。此外,女x运动最常提到的一个要求是,“男人不应当把女人当作仅仅是一个x对象 (sex object)”。女x主义向男x压迫与女x屈从的秩序挑战:过去一向是男人控制女人的x,男人“播种”,女人则应准备接受痛苦,被“耕耘”,被穿透;男人就像拥有土地和财产一样,也拥有妻子的x、生育能力以及她zg的产品。 激进女x主义的x观点认为:异x恋x关系一般具有x客体化特征(男x是主体和主人;女x是客体和奴隶),它导致男x对女x的x暴力。女x主义应当拒绝任何导致或将男xx暴力“正规化”的x实践。作为女x主义,我们应当通过发展我们自己的x的优先权来控制女x的x,它与男x的x不同——更关注亲密关系,较少表演x。理想的x关系是发生在充分自愿的、平等的伴侣之间的,他们有感情卷入,不扮演两极角s。(ar;al。; 314) 激进女x主义在x问题上的代表人物是麦金农和德沃金(ad dwork)。她们两个人的名字
第 10 部分
欲望文